题目

解构古代造船工场

0813ph021
今日的福建马尾造船厂是清代造船厂的旧址,现在能制造载重量万吨的轮船
0813ph02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诸国就有建造和修理军船的工场,当时称为“船宫”和“石塘”,秦汉时期的造船工场规模更大。到了唐代初年,就是在扬子县(今江苏仪征)一地就设置了10个造船工场。徐州地区的洪州船厂曾建造大船五百多艘,而嘉州、金陵地区的造船工场以制造战舰著名。到了宋代,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广东等地都建立了很多造船工场。除了造船工场外,还建立了许多船舶修理场。明代的造船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都达到了历史新水准。除了大量官办的船场外,还出现了私商经办的船场。明代的造船工场不但有巨大的造船场地,而且还有发达的航海手工业配套工场。例如有许多附属的帆篷、铸铁、绳索加工场,木材、麻类的堆放仓库,并有为种植油桐、漆树而专门开辟的园林。此外,对于造船材料的验收,船只的修造和交船等,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0813ph019
《龙江船厂志》中的明代龙江船厂图
0813ph019

造船之前,先根据船的载重量,按传统方法来计算龙骨的长度,然后备料。安装龙骨是建造船舶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就像建造房子时上梁一样重要,必须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龙骨造好后,接下来的重要工序是装配隔舱板。根据船板弯曲的需要,先确定间隔距离,跟着装上一支支弯曲的木条,钉上船尾板、船头板和船壳板,还要装配上一条条肋骨,如此就组成了一个坚固的船体结构。然后是上甲板,在船体的各个部位,只要有夹缝的地方都要用麻絮填塞,用桐油灰刮缝,还要用火先烤一下木船的表皮再上漆,一艘新船就这样建造完成。

 

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时曾打造大龙舟,长66.7米,时间久了,大龙舟的船底逐渐腐坏,急需修理,可是在水下无法施工。宦官黄怀信提议在金明池北岸另凿大潭,潭中埋下若干木桩,桩上铺设横梁。将池水灌入潭中,把龙舟引到木架上方,再用水车将潭中积水抽干,于是水干舟落,刚好被木架支住,工匠就可以在船下修补。修好后,开闸向潭中放水,待水涨时,再将龙舟引出回到金明池中,这是世界上关于船坞的最早记录。

 

金完颜亮正隆年间(1157—1161年),张中彦奉命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他先组织人手建造架桥所需的木船,船建成后,下一步的工作是将船放入水中。张中彦查看地形,见岸高河低,就令人取高粱秸捆成束,密密麻麻地从船旁铺到河边,又在高粱秸两侧用大木挡住,于是形成了一条高粱秸路。次日凌晨,高粱秸上结了一层霜冻,张中彦令民工拉船,使它从高粱秸上滑过,费力不多,船就下水了。

0813ph020
在这个造船厂模型中,造船工匠先打造船只的龙骨,然后钉上隔舱板
0813ph020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