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古代船舶

0813ph022
0813ph022

中国古代船舶的起源,可以说是由浮具开始,因它比筏子和独木舟更早出现,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水上工具。浮具所使用的物料包括倒下的树干、脱落的树枝,以及随处可见的竹竿和芦苇。树干、竹竿、芦苇等本身浮力小,需要束捆起来使用;而葫芦则具有体轻、浮力大、防水性强的优点。古人一般将三四个葫芦串接起来,缚在腰间,入水后人半沉半浮,利用手脚划水前进,古代称这种浮具为腰舟。

 

据古籍记载,伏羲氏时代人们主要使用筏子,到黄帝时才出现舟。换言之,是先有筏子而后有舟船。独木舟最迟大约在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初时的独木舟结构极为简单,一般是捞取一段槽状朽木并将其内部稍加整理,或者将一段树干砍挖成槽,然后削去外面的旁枝和树杈。古代木板船不但从独木舟演化而来,而且它那矩形船体还保持着整木的基本造型。

 

舫,就是两船并列。中国早在西周时就有舫,汉代也常使用。舫的船行速度较慢,但航行时相对地平稳,古代皇室、贵族们往往加以装饰,称为画舫。双体画舫的图像资料很缺乏,目前所见最早者是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造船业。其中尤以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楚、吴、越三国及雄踞山东半岛的齐国最为发达。吴、越两国的造船基地都有相当规模的造船能力。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造船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隋炀帝在位时,派人往江南采购木料,以制造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并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秋,带领后妃、百官等乘坐龙舟,从洛阳出发沿新开凿的运河游幸江都(即江苏扬州),各类船只总数超过五千多艘,前后相接,长达二百余里,显示了隋代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造船实力。

 

漕船是一种底平舱浅的运输船舶,始于秦代,终于清代,历时数千年。明代以前的漕船种类非常繁杂,不论是内河漕船,还是扬帆于海的漕船,只要是底平舱浅、吃水不深、装载量多、运输快捷的船只,都可作为漕船运粮。

 

海船一般用来作远洋航行,运载货物,唐代末期,巨大的中国海船已经蜚声国外。据记载,由于大型的中国海船吃水深,波斯湾航道比较浅,所以中国海船必须停泊在印度南端,然后用较小的船只把货物运往阿拉伯一带,再装上从阿拉伯一带运来的货物返回。由于中国海船船体高大,安全性高,再加上非常舒适,很多阿拉伯商人来中国时都愿意搭乘中国船。

 

中国古代的船舶设计,一般来说是沿袭师传徒或父传子的传统,一代一代地言传身教。造船工匠在造船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各种船只的结构、尺寸比例、特征和性能等了如指掌,有些工匠还绘画粗略的图样和简单的符号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