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代學者如何解釋「遺傳」?

0806ph023
男女婚嫁繁衍下一代
0806ph023

「遺傳」一詞在二千多年前已出現於《史記》,當時這個詞的意思是流傳。古人很早認識遺傳現象,當農作物開始被人工栽培時,人們已經有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遺傳觀念,但有關進化的觀念則出現得較晚。古代學者曾討論生物的遺傳現象,其中以明代思想家王廷相的言論最有代表性。他在《慎言‧道體篇》中認為遺傳的穩定性和獨立性是由「種」決定,在一般情況下不受其他物種影響。當然,這些推論只是古人通過觀察而得,他們並沒有通過科學實驗來證明自己的假說。

 

中國古籍中記載了許多關於物種遺傳的資料,早期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漢代著名學者王充在《論衡》中指出:在大地上生長的萬物,都像它們的父輩(古人稱為「本種」)。王充同時也注意到遺傳是通過繁殖來進行,生物一代一代繁殖出類似的種類都是通過「實」(即種子)來完成。他舉例說草木種子萌發,出土長出莖葉,然後長成高、矮、大、小不一的植株都是由種子決定。換言之,親本的特徵可以通過種子傳給後代,明清學者繼承了王充的觀點。清代著名學者戴震也認為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決定,而植物中包含遺傳物質的是種子。

0806ph024
出土於湖南澧縣彭頭山的新石器時代稻粒
0806ph024

生物在遺傳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生某些變化,即在後代中出現某些前輩沒有的性狀,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點。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指出,人們認為奇異的動植物,其實只是常見的種類發生了某些變異而已,並不是真的存在奇珍異種,同時它們也不是迷信的預示。古書也記載了不少關於生物變異的事例。

 

在對遺傳有了一定認識和積累後,古人有了優化培育的概念。中國古代農民為了使農業生產獲得更大的收益,在農業選種時,一般選擇性狀優良的種子,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西漢的《氾勝之書》就記載了選擇良種的具體方法。通過不同品種甚至不同種類生物的雜交,通常會產生出一些具備某種優良性狀的新品種。早期的生物雜交例子出現於公元前五百多年的春秋時期,人們利用馬和驢雜交得到騾這種動物。把這種優化培育的想法運用到人類社會就產生了優生的觀念,因此古人對男婚女配一事看得非常重要。為了保持宗族繁榮昌盛,男方在挑選女子婚配時,還要考慮女方家族的遺傳質素,盡量避免迎娶家族有惡性遺傳疾病的女子。同時,古人也很早注意到近親繁殖會對後代不利,因此古代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藩」的說法。為了保證後代能夠正常發育,古人對婚配的合適年齡也有一些具體建議。《周禮》和《褚氏遺書》都認為男子和女子的適婚年齡分別是20歲和15歲。

0806ph025
虞美人的花蕾
0806ph02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