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如何與天地萬物共生?

0806ph015
漁民正在海邊採貝
0806ph015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是生態學的主要研究範疇。古人很早就注意到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人們在採集和捕獵動植物資源時,也注意到生物的生長地點、分佈區域及其周圍環境。長期近海捕撈海洋生物,使人們逐漸注意到海洋動物與月亮盈虧的關係。觀測物候無疑是人類最早進行的自然探索活動之一。人們開始注意動植物的生長、發育和活動的變化與氣候的關係,包括動物出沒的時間地點、換毛的季節、繁殖的場所、發出某種聲響的意義,及各種植物開花結果的時間,並進一步發現動物出沒、草木生長和枯榮等物候變化具有周期性。不但如此,古人還注意到自然界的其他現象都具有周期性,如颳風的風向變化、下雨的雨量變化、閃電打雷、寒暑往來等,這就是人們最早發現的「自然曆」。

0806ph017
地勢高低與植物分佈示意圖
0806ph017

各種動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環境,因此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分佈區域。為了有效地利用生物資源,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不同地域間的生物分佈是有差異的。古代的本草著作也經常強調,各地的氣候地理環境的差別,使各地的動植物種類也不一樣。清代《花鏡》的作者陳淏子指出:環境條件存在差異,長出的草木當然不一樣。通常生長在北方的植物耐寒,而生長在南方的植物則耐熱。

0806ph018
松樹耐寒,常見於北方的崇山峻嶺
0806ph018

地球上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是互動的,有時互相競爭,有時卻能相安無事地共同生活。《禹貢》等古老文獻已有「鳥鼠同穴」的記載,是動物共棲的例子。除了共棲外,生物間甚至能形成一種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如窗貝和小蟹、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等;也有一種不平等的寄生關係,寄生動物從寄主身上強取各種營養物質,致使寄主感染各種疾病甚至死亡,如寄生蠅在蠶上寄生,使蠶死亡。《黃帝內經》、《爾雅》等書記載了各種寄生蟲的寄生現象;南北朝時期的藥物學家陶弘景已注意到土蜂將卵寄生在蜘蛛身體中。

 

古人在農耕牧養的生產活動時,非常講究與自然的協調,也就是適應自然規律,以進行恰當的生產活動,這就是所謂「順天時,盡地利」。古人知道無論是開發農業,還是獲取生物資源,都應該有一定的限度。古代政府除了設置官員管理生物資源外,還訂立法律,保護各種生物資源。據《尚書》記載,堯舜時代,伯益(亦稱伯翳)因認識很多動植物而被任命為管理生物資源的部門首領。「水虞」、「獸虞」、「虞師」等都是古代負責管理生物資源的官員。秦代更有具體的法律條文,以保護森林和生物資源;《呂氏春秋》將保護生物資源的再生能力條文納入「月令」條文。

0806ph016
都江堰是古人為了保護農業而建造
0806ph016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