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三言二拍

0419ph013
0419ph013

「三言二拍」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與《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每部各收40篇短篇小說,現共存198篇。

 

「三言」中有較多作品根據宋、元、明三代的話本,即說書人的底本改編而成,故而顯示出濃厚的說書藝術特色:善於以人物的行動和對話展示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刻畫其鮮明的個性特徵;注重情節的生動與故事的完整;語言質樸生動。當時書商眼紅於「三言」的暢銷,在他們懇求下,凌蒙初根據前人的筆記、戲曲等敷演成「二拍」,同時借此發揮其思想與藝術見解。這些作品以描寫市民的生活為主,從各個側面反映了明末的社會危機。「二拍」的創作遵從了話本小說的傳統,但它畢竟是文人的自創,故而顯示出議論增多、藝術性更強的特點,這對後來的擬話本創作具有明顯的影響。

 

社會上婚姻愛情觀的變化、商人的經營與生活、科舉與知識分子的處境等,是這些作品較集中表現的主題,描譝中又常見對官場百態與世風澆薄的描繪。「三言二拍」在形式上類似宋元話本,故稱為擬話本。明清小說創作曾經歷從改編轉向文人獨創的過程,明朝末年,新舊道德觀念的激烈碰撞,在婚姻上表現得十分明顯。當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的婚姻模式雖仍佔據主導地位,但隨着商品經濟與市民階層力量的迅速發展,「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教開始遭到強烈懷疑。年輕人大膽追求戀愛自由,甚至偷嘗「禁果」,家長或被迫認可他們的行為,或強烈壓制而釀成悲劇。商人外出經商時常尋花問柳,或在兩地都建立家庭,而留守在家的妻子紅杏出牆,也時有發生。形形色色的婚姻關係,在「三言二拍」中都有相當真實的描寫。明朝中期後,朝廷為解決財政困難實施納監制度,有錢就能成為太學生,繼而又允許捐官。蟾宮折桂的專利權已經喪失,固有的價值觀隨之崩潰。既然朝吟夕誦敵不過閃閃發光的銀子,原本一心唯讀聖賢書的書生也開始捉摸尋覓銀子的機會,因為固守本分就只能逆來順受,接受命運安排。關於這一切,「三言二拍」都有生動的描述。明朝初年,戰亂使商人的地位跌落到社會底層,與娼優皂隸相仿。但是國家畢竟離不開商業,經歷百餘年苦苦掙扎之後,商人又開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經濟實力進而衍生出政治力量,漸漸的,上至朝廷下至縣衙,商人都有了自己的代言人,有些人甚至身兼官、商兩種角色。商人勢力的膨脹在歷史上曾起過積極作用,不過,當寫到那些商人仗着有錢頤指氣使的故事時,「三言二拍」作者創作的基調卻是心酸與怨恨。閱讀「三言二拍」,宛如進入明末的市鎮街巷──既可看到市民閒散庸碌的日常生活,又可看到鬧市上商販繁忙的交易;待到入夜,引人注目的則是妓院與賭場的熱鬧景象。在這樣的場景中,小說人物接踵登場,曲折離奇的故事漸次展開。這些故事描繪了明代社會全景,真實地刻畫了當時的市民生活,因此,「三言二拍」有時也被稱為市民小說。

 

馮夢龍與凌蒙初很懷念以往講究倫理綱常的淳厚世風,但在他們那個時代,社會上正逐漸形成以錢、權為中心的態勢。至親者如父子、夫妻、兄弟,為了銀子會相互爭鬥甚至殘殺;尊貴者如官吏,則多以錢財權勢為行事準則。人人都強烈感受到世情冷暖,反過來又都被迫奉行這一準則。兩位作者在描繪這幅圖景時,對世態炎涼流露了強烈的不滿和無奈。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