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三言二拍」中的書生百態

0419ph006
〈轉運漢巧遇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插圖
0419ph006

對明末知識分子來說,生不逢時是一個整體的感受。天下書生窮為多,但他們是民族的精神支柱、社會道德操守的表率、國家各級官吏的後備軍。明朝中期後,朝廷為解決財政困難實施納監制度,有錢就能成為太學生,繼而又允許捐官。蟾宮折桂的專利權已經喪失,固有的價值觀隨之崩潰。既然朝吟夕誦敵不過閃閃發光的銀子,原本一心唯讀聖賢書的書生也開始捉摸尋覓銀子的機會,因為固守本分就只能逆來順受,接受命運安排。關於這一切,「三言二拍」都有生動的描述。

bulb

蟾宮折桂

蟾宮: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郤詵當左丞相。後來郤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裏的一段桂枝,昆侖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昆侖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

《拍案驚奇》裏第一卷〈轉運漢巧遇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描寫了書生文若虛做買賣,不僅虧本,就連與他合作的朋友也都倒楣,於是得了個渾號叫「倒運漢」。幸虧他會說笑,朋友們倒還樂意與他來往。這日,張大等人要出海做生意,苦於旅途漫長寂寞,便邀文若虛同行,並給了他一兩銀子。文若虛買了一百多斤「洞庭紅」橘子,本來是想途中分給眾人吃的,不料大家卻嘲笑他,說「這是文先生販到海外的『寶物』」。於是,文若虛一路羞於再提起橘子。到了吉零國,同伴都上岸去做生意,文若虛無事,便將橘子攤在甲板上透氣。岸上的人看到了,卻都跑來買,有人甚至還高價搶購,打算拿去進奉國王,文若虛無意中竟然賺了幾百兩銀子。鑑於過去歷來蝕本,他不敢再買貨回國發賣,只想守着這些銀子。回國途中,船被吹至一個荒島。文若虛在島上發現一個如一張床大小的龜殼,便將它拖回船上。眾人都嘲笑說:「文先生做了若大的烏龜買賣來了。」回到福建,波斯商人瑪寶哈擺酒接風。瑪寶哈上船看到大龜殼時大吃一驚,馬上請文若虛坐上首席,說願以五萬兩銀子收購大龜殼。眾人都驚呆了。簽好合同後,瑪寶哈揭開了謎底:原來,這是鼉龍殼,其中有二十四顆夜明珠,每一顆就值五萬兩銀子。文若虛賺了五萬兩銀子,就在福建娶妻生子,立起家業,成為閩中的一個富商。

 

自唐代以來,科舉取仕是封建國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於是科舉便成了古代書生最重要的進身之途,及第者因可登堂拜官,頓時門庭若市,落榜者則遭人白眼與奚落。科舉取仕的制度本身就有諸多積弊,千奇百怪的舞弊現象時有發生,而主考者又隨自己的好惡有種種荒謬做法,「三言二拍」的作者馮夢龍與凌蒙初都曾多次應舉而名落孫山,於是在他們的作品中,時常可看到對科舉制度的揭露與嘲諷,以及對失意文人狼狽處境的同情。《警世通言》第十八卷〈老門生三世報恩〉中老秀才鮮於同有滿腹經綸,卻屢試不第。57歲又應舉時,遇見一心選取英俊後生的考官蒯遇時,可是陰差陽錯,鮮於同竟高中第五名。後來鮮於同參加會試,又恰是蒯遇時任考官。蒯遇時有意不取鮮於同,不料發榜時,鮮於同竟高中第十名進士。經過這幾番周折,兩人間的師生感情反而深厚起來。後來,鮮於同救了因直言進諫而入獄的蒯遇時,又幫助蒯遇時的兒子免受冤獄,最後還培養了蒯遇時的孫子完成學業。經過這三次報恩,蒯遇時終於認識到自己在挑選人才時不應偏愛少艾,歧視年長的學生。
 

0419ph007
〈老門生三世報恩〉插圖
0419ph007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