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三言二拍”中的书生百态

0419ph006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插图
0419ph006

对明末知识分子来说,生不逢时是一个整体的感受。天下书生穷为多,但他们是民族的精神支柱、社会道德操守的表率、国家各级官吏的后备军。明朝中期后,朝廷为解决财政困难实施纳监制度,有钱就能成为太学生,继而又允许捐官。蟾宫折桂的专利权已经丧失,固有的价值观随之崩溃。既然朝吟夕诵敌不过闪闪发光的银子,原本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也开始捉摸寻觅银子的机会,因为固守本分就只能逆来顺受,接受命运安排。关于这一切,“三言二拍”都有生动的描述。

bulb

蟾宫折桂

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

《拍案惊奇》里第一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描写了书生文若虚做买卖,不仅亏本,就连与他合作的朋友也都倒霉,于是得了个浑号叫“倒运汉”。幸亏他会说笑,朋友们倒还乐意与他来往。这日,张大等人要出海做生意,苦于旅途漫长寂寞,便邀文若虚同行,并给了他一两银子。文若虚买了一百多斤“洞庭红”橘子,本来是想途中分给众人吃的,不料大家却嘲笑他,说“这是文先生贩到海外的‘宝物’”。于是,文若虚一路羞于再提起橘子。到了吉零国,同伴都上岸去做生意,文若虚无事,便将橘子摊在甲板上透气。岸上的人看到了,却都跑来买,有人甚至还高价抢购,打算拿去进奉国王,文若虚无意中竟然赚了几百两银子。鉴于过去历来蚀本,他不敢再买货回国发卖,只想守着这些银子。回国途中,船被吹至一个荒岛。文若虚在岛上发现一个如一张床大小的龟壳,便将它拖回船上。众人都嘲笑说:“文先生做了若大的乌龟买卖来了。”回到福建,波斯商人玛宝哈摆酒接风。玛宝哈上船看到大龟壳时大吃一惊,马上请文若虚坐上首席,说愿以五万两银子收购大龟壳。众人都惊呆了。签好合同后,玛宝哈揭开了谜底:原来,这是鼍龙壳,其中有二十四颗夜明珠,每一颗就值五万两银子。文若虚赚了五万两银子,就在福建娶妻生子,立起家业,成为闽中的一个富商。

 

自唐代以来,科举取仕是封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于是科举便成了古代书生最重要的进身之途,及第者因可登堂拜官,顿时门庭若市,落榜者则遭人白眼与奚落。科举取仕的制度本身就有诸多积弊,千奇百怪的舞弊现象时有发生,而主考者又随自己的好恶有种种荒谬做法,“三言二拍”的作者冯梦龙与凌蒙初都曾多次应举而名落孙山,于是在他们的作品中,时常可看到对科举制度的揭露与嘲讽,以及对失意文人狼狈处境的同情。《警世通言》第十八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老秀才鲜于同有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57岁又应举时,遇见一心选取英俊后生的考官蒯遇时,可是阴差阳错,鲜于同竟高中第五名。后来鲜于同参加会试,又恰是蒯遇时任考官。蒯遇时有意不取鲜于同,不料发榜时,鲜于同竟高中第十名进士。经过这几番周折,两人间的师生感情反而深厚起来。后来,鲜于同救了因直言进谏而入狱的蒯遇时,又帮助蒯遇时的儿子免受冤狱,最后还培养了蒯遇时的孙子完成学业。经过这三次报恩,蒯遇时终于认识到自己在挑选人才时不应偏爱少艾,歧视年长的学生。
 

0419ph007
〈老门生三世报恩〉插图
0419ph007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