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電影以甚麼為題材?

0521ph021
《巍巍崑崙》(1989年)
0521ph021

中國電影與一般電影最大的差異在於:具有極其鮮明的國家特徵——許多都是由國家計劃及投資,由國家電影製片廠製作完成,並通過國家的發行放映系統呈現到觀眾眼前。這就決定了中國電影的編劇、導演、攝影、美術、表演都必須在一個既定的範疇內創作。任何個人的藝術風格都必須服從及服務於這個「國家主題」和「國家的風格」。特別是一些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影片如《大轉折》、《大決戰》、《巍巍崑崙》、《開國大典》等,都是在銀幕上「為國家立傳」的作品。

0521ph023
《孤兒救祖記》
0521ph023

傳統電影的敍事結構往往採用「太陽時式」的樣式。影片在保持敍事連續性的同時給觀眾造成一種「縮寫歷史」的時間幻覺。像《屈原》、《荊軻刺秦王》不只是在向我們講述過去的故事,它對真實歷史年代和真實歷史人物的記述,給人造成一種回到歷史的幻覺。有些影片只是一個歷史時間的「切片」,作者力圖在一個相對的、具有象徵性的時空中展示情節。

 

在中國傳統道德的價值體系內,「忠」與「孝」分別主導了人們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時至近代,隨着封建王朝覆亡,忠君的思想逐步產生轉化,它時而轉化成對國家的熱愛,時而又轉化成對國家領袖的崇拜。由於在傳統社會裏家長的職權是絕對的,他在家族裏的地位是最高,所以在以傳統社會為舞台的電影中,家長的敍事角色時常也是全能的例如在許多中國武俠片裏,一些功力深厚的角色,往往是由白髮老者擔當。這也體現了儒家注重家庭倫理的秩序,所謂長幼有序的道德思想。

 

在中國電影史上許多經典影片都是喻示歷史現實的「社會寓言」。從早期的無聲故事影片《孤兒救祖記》通過一家人的悲歡離合演繹了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世俗寓言。

 

電影藝術與生俱來就帶着世俗生活的印跡,它誕生在大眾消閒娛樂的場所內,給觀眾提供了工餘的精神享受。在發展過程中,電影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愈來愈商業化、大眾化和世俗化的歷史,具體地說一部電影的策劃、書寫、製作、放映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被世俗化的過程。電影通過精心編排的敍事邏輯象徵性地解決了人們在世俗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中國影片中最常見的倫理大旗是:「替天行道」與「為民除害」。以替天行道本身就是為民除害。利用這種世俗衝突的非世俗化表述,電影故事便成了一種救世的世俗神話,從而贏得廣大中國觀眾的信服,同時彌合了大眾心理在現實中缺失的對正義和秩序的篤誠。

0521ph024
《木蘭從軍》(1939年)
0521ph02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