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电影以什么为题材?

0521ph021
《巍巍昆仑》(1989年)
0521ph021

中国电影与一般电影最大的差异在于:具有极其鲜明的国家特征——许多都是由国家计划及投资,由国家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并通过国家的发行放映系统呈现到观众眼前。这就决定了中国电影的编剧、导演、摄影、美术、表演都必须在一个既定的范畴内创作。任何个人的艺术风格都必须服从及服务于这个“国家主题”和“国家的风格”。特别是一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如《大转折》、《大决战》、《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等,都是在银幕上“为国家立传”的作品。

0521ph023
《孤儿救祖记》
0521ph023

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往往采用“太阳时式”的样式。影片在保持叙事连续性的同时给观众造成一种“缩写历史”的时间幻觉。像《屈原》、《荆轲刺秦王》不只是在向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它对真实历史年代和真实历史人物的记述,给人造成一种回到历史的幻觉。有些影片只是一个历史时间的“切片”,作者力图在一个相对的、具有象征性的时空中展示情节。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体系内,“忠”与“孝”分别主导了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时至近代,随着封建王朝覆亡,忠君的思想逐步产生转化,它时而转化成对国家的热爱,时而又转化成对国家领袖的崇拜。由于在传统社会里家长的职权是绝对的,他在家族里的地位是最高,所以在以传统社会为舞台的电影中,家长的叙事角色时常也是全能的例如在许多中国武侠片里,一些功力深厚的角色,往往是由白发老者担当。这也体现了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的秩序,所谓长幼有序的道德思想。

 

在中国电影史上许多经典影片都是喻示历史现实的“社会寓言”。从早期的无声故事影片《孤儿救祖记》通过一家人的悲欢离合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世俗寓言。

 

电影艺术与生俱来就带着世俗生活的印迹,它诞生在大众消闲娱乐的场所内,给观众提供了工余的精神享受。在发展过程中,电影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愈来愈商业化、大众化和世俗化的历史,具体地说一部电影的策划、书写、制作、放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被世俗化的过程。电影通过精心编排的叙事逻辑象征性地解决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中国影片中最常见的伦理大旗是:“替天行道”与“为民除害”。以替天行道本身就是为民除害。利用这种世俗冲突的非世俗化表述,电影故事便成了一种救世的世俗神话,从而赢得广大中国观众的信服,同时弥合了大众心理在现实中缺失的对正义和秩序的笃诚。

0521ph024
《木兰从军》(1939年)
0521ph024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