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陶瓷

0817ph022
0817ph022

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跨入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陶器作為人類最早掌握的新材料,由於它具備堅硬、耐用、易燒製等優點。製陶一般是就地取材燒製,各地陸續生產出紅陶、灰陶、黑陶、白陶及彩陶等,這才使得陶製品從日用擴展到生產和建築領域。

 

到了西周,除了陶水管外,人們又創製了大型宮殿用的板瓦、筒瓦及瓦當等陶製構件。它們的出現改變了使用茅草鋪屋頂的情況,是中國建築史上一項重要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在盛行厚葬之風的同時,減少了活人實物殉葬之惡習,人們紛紛以陶俑、陶塑取而代之,遂促使陶塑工藝獲得重大的發展。在長期的燒瓷實踐中,中國瓷工創造了數以百計的釉彩品種。在這些釉彩中馳名世界的就是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鉛釉陶器的總稱,產品有生活用具及明器。它們生產大概始於唐高宗中期,到了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31—741年)達到極盛,工藝精湛,造型奇特,色彩深厚。

 

製瓷工藝是由製陶工藝發展而來的,瓷器不同於陶器之處表現在製瓷主要採用瓷土或高嶺土,瓷土的氧化鋁、氧化硅含量明顯地高於一般陶土,瓷器比陶器吸水率低且胎釉結合更牢固。雖然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對於陶器都是獨立發明的,但瓷器則是中國先民的偉大發明,要比國外出現早1500年以上。人們一般用「南青北白」來概括唐代瓷業的特點。南方的許多瓷窯以燒青瓷為主,北方的窯場主要燒白瓷。而瓷器發展到宋代則被稱為「窯系林立的年代」,可見其工藝發展的盛況。宋代有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為人熟知。汝窯作為五大名瓷之首,以燒造青瓷而稱著。汝窯青瓷的釉色不同於其他同期的青瓷,故此在當時的北方實屬最高水準的青瓷製品之一;到了北宋末、南宋初,汝官窯產品已屬珍品。可惜目前汝窯青瓷的傳世品極少,總數不超過百件,它們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中國眾多瓷器中明淨素雅的青花瓷器可謂是譽滿中外,成為中國瓷器的象徵和代表。青花瓷器從元代開始大量生產以來,特別在明清時期,一直是中國陶瓷生產的主流產品。青花瓷器是運用含有「鈷」這種金屬顏料在胎上繪畫裝飾,再上釉,然後在1300℃左右的高溫下,以還原焰一次燒成,這種釉下彩瓷器便會呈現出藍色的花紋圖案。青花瓷的釉着色力強,發色鮮豔,彩繪在釉中不易磨損模糊,加上白底藍花,給人一種特殊的素雅之感,而且兼具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效果。

 

在繼承和恢復傳統陶瓷技藝的基礎上,現代的陶瓷工匠在陶瓷燒成和釉彩呈色等科學原理指導下,他們把傳統陶瓷的製造工藝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