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28ph041
30028ph041

所謂「青瓷」,因瓷器的釉色為青色而得名,以瓷質細膩,色澤青翠晶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淳樸著稱於世,素有「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之美譽。

 

原始青瓷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瓷器,其生產歷史可追溯到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中期。唐代以後,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手工技藝的成熟,中國青瓷產生了四大主要窯系,即唐代的越窯窯系、宋代的耀州窯窯系、汝窯窯系、龍泉窯窯系等。

 

龍泉青瓷以清澈如秋空,寧靜似深海的「哥、弟」窯瓷器享譽海內外。哥窯製作精細,紫口鐵足,黑胎開片,釉色瑩潤,與「官、汝、定、鈞」並稱宋代五大名窯。弟窯白胎不開片,以如玉的粉青、梅子青厚釉聞名遐邇。

 

龍泉青瓷自五代以來形成「似越非越、似甌非甌、似婺非婺」的特有風格。至北宋,其大寫意刻花達到空前水準。南宋龍泉哥窯產品釉色瑩潤,紫口鐵足,黑胎開片,製作極其精細;弟窯產品白胎厚釉,以粉青和梅子青聞名於世。元代,龍泉青瓷產量在全國諸多窯系中首屈一指。宋元時期龍泉青瓷產品遠銷亞、非、歐三大洲的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明代,龍泉青瓷作為大明王朝的國禮,隨着鄭和七下西洋而進入沿途各國的皇宮內院。明後期至清代是衰落期,但民國至解放初期,尚有一批民間藝人在仿燒宋元瓷器。

 

新中國成立,根據總理周恩來的指示,龍泉成立了國營龍泉青瓷,開始大量燒製龍泉青瓷日用品,鼎盛時期,工人達到二千餘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龍泉瓷廠改制,龍泉青瓷生產體制更加靈活,呈現出百花齊放、各家爭鳴的良好局面。隨着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申遺成功,龍泉青瓷逐步走向中興。

 

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已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陳腐和練泥;器物的成型、晾乾、修坯、裝飾、素燒、上釉、裝匣、裝窯;最後在龍窯內用木柴燒成。在原料選擇、釉料配製、造型製作、窯溫控制方面,龍泉青瓷均具有獨特的技藝。龍泉青瓷燒製技藝服務人類生活,其成品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陳設瓷、裝飾瓷、茶具、餐具等,是燒製技術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結合。龍泉窯燒製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寧靜,是中國古典審美情趣的表現。

 

2009年9月,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唯一入選「非遺」的陶瓷類項目。

 

中國青瓷悠久的燒製歷史,產生了大量的青瓷文物。在內地,以青瓷文物為主題的博物館主要有龍泉青瓷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以及四川宋瓷博物館,各館均收藏不少珍品。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8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