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陶瓷

0817ph022
0817ph022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跨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陶器作为人类最早掌握的新材料,由于它具备坚硬、耐用、易烧制等优点。制陶一般是就地取材烧制,各地陆续生产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及彩陶等,这才使得陶制品从日用扩展到生产和建筑领域。

 

到了西周,除了陶水管外,人们又创制了大型宫殿用的板瓦、筒瓦及瓦当等陶制构件。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使用茅草铺屋顶的情况,是中国建筑史上一项重要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盛行厚葬之风的同时,减少了活人实物殉葬之恶习,人们纷纷以陶俑、陶塑取而代之,遂促使陶塑工艺获得重大的发展。在长期的烧瓷实践中,中国瓷工创造了数以百计的釉彩品种。在这些釉彩中驰名世界的就是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产品有生活用具及明器。它们生产大概始于唐高宗中期,到了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1—741年)达到极盛,工艺精湛,造型奇特,色彩深厚。

 

制瓷工艺是由制陶工艺发展而来的,瓷器不同于陶器之处表现在制瓷主要采用瓷土或高岭土,瓷土的氧化铝、氧化硅含量明显地高于一般陶土,瓷器比陶器吸水率低且胎釉结合更牢固。虽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对于陶器都是独立发明的,但瓷器则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要比国外出现早1500年以上。人们一般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南方的许多瓷窑以烧青瓷为主,北方的窑场主要烧白瓷。而瓷器发展到宋代则被称为“窑系林立的年代”,可见其工艺发展的盛况。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为人熟知。汝窑作为五大名瓷之首,以烧造青瓷而称著。汝窑青瓷的釉色不同于其他同期的青瓷,故此在当时的北方实属最高水平的青瓷制品之一;到了北宋末、南宋初,汝官窑产品已属珍品。可惜目前汝窑青瓷的传世品极少,总数不超过百件,它们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中国众多瓷器中明净素雅的青花瓷器可谓是誉满中外,成为中国瓷器的象征和代表。青花瓷器从元代开始大量生产以来,特别在明清时期,一直是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产品。青花瓷器是运用含有“钴”这种金属颜料在胎上绘画装饰,再上釉,然后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以还原焰一次烧成,这种釉下彩瓷器便会呈现出蓝色的花纹图案。青花瓷的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彩绘在釉中不易磨损模糊,加上白底蓝花,给人一种特殊的素雅之感,而且兼具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效果。

 

在继承和恢复传统陶瓷技艺的基础上,现代的陶瓷工匠在陶瓷烧成和釉彩呈色等科学原理指导下,他们把传统陶瓷的制造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