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明清兩代舞蹈表演因何衰落?

0507phn001_01
起源於清朝中期的高蹺舞(視覺中國)
0507phn001_01

明清兩代,舞蹈作為獨立的表演藝術,有逐漸衰落的趨勢,社會上很少專業的舞蹈表演團體和舞蹈藝人。但是,作為節慶時群眾的娛樂活動的民間歌舞,卻呈現繁榮的局面,表演者多數是業餘的民間藝人。

 

單純的舞蹈表演藝術步入衰落,其原因一方面是維護禮教的理學盛行,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婦女已不能參加民間舞蹈活動,舞蹈中的女角大多由男子來扮演,阻礙了舞蹈這種直抒胸臆的藝術發展。另一方面,統治階級不重視舞蹈藝術,舞蹈活動僅限於民間娛樂性質,沒有專業舞蹈團體來提高和發展。

 

此外,戲曲進入全盛時代,社會文化和民眾欣賞習慣出現改變,人們更愛看直接描寫生活、表演手法通俗易懂的戲曲。舞蹈亦逐漸融入戲曲之中,成為戲曲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訓練方法和表演體系。在明清戲曲劇目中,保存了相當豐富、優秀的舞蹈遺產。

0507ph009
清《天津過皇會圖》,描繪了天津皇會中的獅子舞,鼓舞等民間歌舞。
0507ph009

清末舞蹈家裕容齡

清末舞蹈家裕容齡(1882-1973年)是中國近現代舞蹈史上第一個學習歐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國人,也是唯一一個曾親自向現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鄧肯(Isadora Duncan)學習過舞蹈的中國人。

 

裕容齡出生貴族,1895年其父裕庚出任駐日本公使,裕容齡母女隨行。在日本時她曾向紅葉館舞師學習日本舞。裕庚後來調任駐法國公使,17歲的裕容齡隨父親到法國巴黎。在巴黎期間,裕容齡曾向鄧肯學習現代舞,她的舞蹈才華得到鄧肯讚賞。鄧肯要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進步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她。後來裕容齡還向法國國立歌劇院的著名教授薩那夫尼學習芭蕾舞。1902年,20歲的裕容齡在巴黎公開登台表演了兩個節目:《希臘舞》、《玫瑰與蝴蝶》,博得觀眾好評。

0507ph011
裕容齡《蝴蝶舞》
0507ph011

後來,裕全家回國。1904年裕容齡入宮成為慈禧的御前女官。從此,開始了她作為宮廷舞蹈家的生涯,也是她一生中從事舞蹈創作、表演活動最頻繁的時期。裕容齡從入宮到1907年出宮,在僅僅3年時間內,創作表演了約五六個具有中國風格的舞蹈作品。

 

裕容齡的中國風格舞蹈作品,來源於中國的民間舞與京劇舞蹈。在她創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間扇舞。她還創作表演了《菩薩舞》,服飾化妝,都參照了佛教藝術中的觀音塑像。她創作的《劍舞》,從照片上看,其服飾與舞姿均具有戲曲舞的韻味。

 

清王朝覆滅後,裕容齡積極參加公益義演,當時她已四十多歲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裕容齡被聘為國務院文史館館員,著有《清宮瑣記》等書。文革期間,她受到衝擊,折斷了雙腿,生活過得十分困苦,終於在1973年1月16日病故,享年91歲。

0507ph010
裕容齡《扇舞》
0507ph010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