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法國文學著作對中國的影響

30035ph024
《包法利夫人》
30035ph024

法國作家的作品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的情況,看來超過了中國作家的作品譯成法文在法國出版。與此同時,法國作家在中國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中國作家在法國的知名度。陸續譯成漢語出版的法國著作已有巨大數量,其中部分著作有了多種譯本,某些作家的全集也已譯成中文出版。

 

法國的文學著作譯成漢語出版者例如:拉伯雷的《巨人傳》、莫里哀的《偽君子》、司湯達爾的《紅與黑》、波德賴爾的《惡之花》、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小仲馬的《茶花女》、拉馬丁的《詩選》、梅里美的《卡爾曼》、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喬治‧桑的《康素愛蘿》、繆塞的《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羊脂球》、都德的《最後一課》、鮑迪埃的《詩選》、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國的知識界人士對於法國文學已有一定了解,這是不爭的事實。

 

《包法利夫人》展示法蘭西社會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一書於1856年在法國問世,那時正值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強盛時期。我們缺乏《包法利夫人》一書於何時譯成中文出版的資訊,但是該書在中國問世,卻有效地將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年)介紹給中國廣大讀者。福樓拜是法國著名作家,他出生於醫師家庭,年輕時曾在巴黎學習法律,但是不久便認識到「沒有比法律更糊塗的東西了」,「法律要了我的命,愈學愈糊塗」,不久輟學。後來,他改而從事文學創作,撰寫了如《情感教育》、《狂人回憶錄》等。1851至1856年,他寫成《包法利夫人》,書中描繪法國外省小市民女性如何與命運拼搏以及失敗的故事。作者同情包法利夫人的遭遇,寬容她的過失,生動地展現法國的鄉鎮生活,從而吸引眾多中國讀者,產生了文化影響。該作品也是作者對法蘭西社會不公平的一種譴責。

 

《最後一課》對中國的影響

《最後一課》(La derniere classe)為法國的短篇小說,在中國以至全世界有着甚為廣泛的傳播。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年)是一位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說尤其引起讀者喜愛。1857年家庭破產後,他在一所小學任輔導員,不久到巴黎參加文化活動。他曾去阿爾及利亞與科西嘉等地旅行,1866年撰寫短篇《磨坊書信》(Lettres de mon Moulin),記錄南方之行的見聞。1870年,法德戰爭(另稱普法戰爭)爆發,他參加國民衞隊,戰時他善於觀察、積累知識,親身體驗了生活。1873年,他出版《星期一的故事集》(Contes du lundi),內容涉及當時法國的社會生活,其中一篇就是《最後一課》。法蘭西的愛國主義得到了世界讚許。中國將《最後一課》收入教材,供學生閱讀。多少億的兒童,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受它影響,若干其他國家也如此引進了《最後一課》。中法兩國借助這短篇小說互相交流,尤其在中國抗日戰爭的艱難年代。或許,這是法國文學中影響世界最為廣泛的作品之一。

30035ph025
《最後一課》
30035ph02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