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十九世紀中法交流中的三位重要人物

30035ph007
郭嵩燾
30035ph007

中國首任駐法欽差大臣郭嵩燾

中國清代首任駐法國使節郭嵩燾(1818—1891年),湖南湘陰人,1847年進士,後入官場,成為湘軍的一名謀士。1854至1856年,他與李鴻章等人得到曾國藩器重。1863至1866年,他出任福建按察使。1875年他入總理衙門任職。1876年,他為駐英使臣,是清廷首任駐外使臣。1878年,他兼任駐法國的欽差大臣(公使),其使館成員中包括洋人。該年5月6日,他向法國呈遞了國書。當時,中國國內以及駐外人員中守舊者甚多,人們甚至反對「火輪車」(火車)在中國行駛。清廷駐英副使劉錫鴻不僅思想保守,而且書寫密褶上奏清廷,指責郭嵩燾迷戀西洋敗壞體統……1879年,迫於國內保守勢力的壓力,郭稱病辭職回國。郭屬於堅定的「洋務派」,他在任期間,目睹法英兩國政治制度的運轉,對民主和議會頗感興趣。他曾寫道:「西洋議院之有異黨相與駁難,以求一是,用意至美」,主張仿效西方而圖強。1877年6月,慈禧太后下令將他的《使西紀程》一書的刻版銷毀。

 

撰寫「述奇」遊記的張德彝

在中法交流史中,張德彝(1847—1918年)為一位相當特殊的人物。十九世紀中後期,中歐交流尚存困難的條件下,極少中國人能夠遠遊歐美,而張德彝卻先後五次在法國作長短不一的考察,並且比較客觀地記錄了目睹的法國實情。那時,中法兩國交往甚少,彼此了解有限,許多譯名與今日之通用的譯法相距甚遠。例如當時將法蘭西譯作「法郎西」、「色當」譯為「水塘」、「巴黎」譯作「巴里」等。張德彝所面對就是此種局面。

 

張德彝曾在同文館學習,1867年奉命隨蒲安臣使團以學生的身份到歐美訪問,其中兩次在法國逗留。回國後,他撰寫遊記《航海述奇》,記載中包括在法國的所見所聞。1869年,他再次到達法國,在中國首次派往西方的外交使團中任英語翻譯。此次,啟發他寫成的《再述奇》。1871年,兵部左侍郎崇厚作為特使出使法國,兵部候補員外郎張德彝任英語翻譯,撰寫了《三述奇》。1876年,郭嵩燾奉派駐英,為清廷首任駐外使臣,1878年郭又兼任駐法國公使。張德彝是首席翻譯官,他的日記成為《四述奇》。

30035ph011
張德彝著作
30035ph011

中國出使英法意比的使臣薛福成

薛福成(1838—1894年)江蘇無錫人,中年時顯露出對國家外交政策的獨特見解。1866至1872年,他屬於曾國藩的幕僚。1867年,他為副貢,任候補同知,後任直隸州知府。自從1861年清廷正式開辦洋務後,引發為時甚長的激烈爭論。1875年,薛福成呈上《應詔陳言疏》,批評爭論的雙方,直率陳述己見。他的萬言書引起光緒皇帝以及若干大臣注意,但是他並未立即得到提升。

 

1885年,薛福成奉命擔任浙江寧紹台道,官階不高,但是握有實權。此前的1883年,中法戰爭已經開始。1884年8月,馬尾海戰,福建海軍戰敗。1885年2至3月間,孤拔(Amédée Anatole Courbet,1827—1885年)司令率法國艦隊進攻鎮海海口。薛福成有效地領導抵抗法國艦隊。交戰中,孤拔受重傷,於同年死在澎湖列島。

 

1890年,薛福成出任駐英法意比四國的使臣,他維護國家主權,保護僑民利益。他著述《出使四國奏疏》與《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等。薛福成對於當時的法國社會做了認真考察,記下了自己的印象,這些文字對於那時中國人認識一個歐洲大國不無益處。

30035ph008
薛福成
30035ph008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