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法国文学著作对中国的影响

30035ph024
《包法利夫人》
30035ph024

法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的情况,看来超过了中国作家的作品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与此同时,法国作家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中国作家在法国的知名度。陆续译成汉语出版的法国著作已有巨大数量,其中部分著作有了多种译本,某些作家的全集也已译成中文出版。

 

法国的文学著作译成汉语出版者例如:拉伯雷的《巨人传》、莫里哀的《伪君子》、司汤达尔的《红与黑》、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小仲马的《茶花女》、拉马丁的《诗选》、梅里美的《卡尔曼》、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乔治‧桑的《康素爱萝》、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羊脂球》、都德的《最后一课》、鲍迪埃的《诗选》、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国的知识界人士对于法国文学已有一定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

 

《包法利夫人》展示法兰西社会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一书于1856年在法国问世,那时正值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强盛时期。我们缺乏《包法利夫人》一书于何时译成中文出版的信息,但是该书在中国问世,却有效地将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年)介绍给中国广大读者。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医师家庭,年轻时曾在巴黎学习法律,但是不久便认识到“没有比法律更胡涂的东西了”,“法律要了我的命,愈学愈胡涂”,不久辍学。后来,他改而从事文学创作,撰写了如《情感教育》、《狂人回忆录》等。1851至1856年,他写成《包法利夫人》,书中描绘法国外省小市民女性如何与命运拼搏以及失败的故事。作者同情包法利夫人的遭遇,宽容她的过失,生动地展现法国的乡镇生活,从而吸引众多中国读者,产生了文化影响。该作品也是作者对法兰西社会不公平的一种谴责。

 

《最后一课》对中国的影响

《最后一课》(La derniere classe)为法国的短篇小说,在中国以至全世界有着甚为广泛的传播。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年)是一位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尤其引起读者喜爱。1857年家庭破产后,他在一所小学任辅导员,不久到巴黎参加文化活动。他曾去阿尔及利亚与科西嘉等地旅行,1866年撰写短篇《磨坊书信》(Lettres de mon Moulin),记录南方之行的见闻。1870年,法德战争(另称普法战争)爆发,他参加国民卫队,战时他善于观察、积累知识,亲身体验了生活。1873年,他出版《星期一的故事集》(Contes du lundi),内容涉及当时法国的社会生活,其中一篇就是《最后一课》。法兰西的爱国主义得到了世界赞许。中国将《最后一课》收入教材,供学生阅读。多少亿的儿童,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受它影响,若干其他国家也如此引进了《最后一课》。中法两国借助这短篇小说互相交流,尤其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年代。或许,这是法国文学中影响世界最为广泛的作品之一。

30035ph025
《最后一课》
30035ph025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