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法何時開始交往?

30035ph010
法國著名地標景點──巴黎凱旋門
30035ph010

法蘭西國家誕生於公元843年,相當於中國唐代武宗會昌三年。近千年以前,中法之間難說曾有真正的交流,十三世紀以前罕見中法交往的記載。十三世紀中葉,蒙古勢力向西擴張之際,法國國王曾數次派人與蒙古大汗聯繫,結果除增加若干見識外,雙方交往未獲重大成績,但畢竟開始了交往。

 

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1226—1270年在位)派遣使臣隆如莫前往準噶爾晉見蒙古大汗貴由,但是因大汗去世(1251年)而未獲成功。1252年,法王另派方濟各會士呂布魯克(Rubrouck,弗蘭德爾人)前往晉見大汗蒙哥。1254年,他到達已經統治中國北部的蒙古大汗的大營和林(今哈拉和林)。同年4月,蒙哥在和林接見這位法國使臣,並接受他所呈上的路易九世的信函。不久,呂布魯克帶着大汗致法王的覆函返回法國。在此時期,蒙古勢力已經統治中國北部等大片地域,遠征雲南,控制西藏及整個西南地區。1260年,忽必烈自立為帝,稱元世祖,後以燕京(今北京城西南)為都城。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蒙古」為「大元」,後來以今之北京市為大都(蒙語稱漢八里克)。貴由死後被諡為元定宗,蒙哥被諡為元憲宗。這是中法之間有記載的直接交往。呂布魯克撰寫了遊記,講述他所目睹的中國北方的若干實況。他指明,當時歐洲人所講的「絲國」即中國,並且介紹中國人如何用毛筆寫字、用稻米釀酒、用手號脈等。

30035ph009
法國鐵塔(王德海攝)
30035ph009

1333年,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派法國人尼古拉大主教來華傳播天主教信仰,與他同到汗八里克的還有32人。1368年,元朝亡,尼古拉下落不明。1370年,羅馬教廷任命巴黎大學教授伯拉多為北京大主教,但是此人啟程後下落不明。

 

這些零星的記載說明中法之間僅有少許接觸,但是仍然意義重要。到了法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時期,中法交往的事實才顯得比較清楚。隨着中法交流的增強,中國的發明創造也陸續傳入法國,如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以及算盤等。

 

路易十四在位期間,法國人迅速增加對中國的了解,當時出現流行詞語「中國情趣」(goûtchinois),指人們熱情愛好與細心收藏中國的珍貴物品。路易十四喜歡使用中國製造或按中國式樣仿製的家具,皇后瑪麗‧泰蕾莎擁有一套中國家具,太子的辦公室內擺放着中國的扶手椅與折疊椅。羅浮宮、杜伊勒里宮、凡爾賽宮、特里亞農宮以及楓丹白露等皇家活動場所,擺設着大量中國產品,如瓷器、青銅製品、油漆製品、地氈等。

30035ph001
亞森特‧里戈名作《路易十四》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30035ph001

宮廷生活中的歡慶活動,時常具有中國色彩。法國籍傳教士白晉(Joachim Bouvet,1656—1730年)帶回一批書籍,並將它們呈送給法國宮廷,其中之一為畫冊,描繪中國宮廷顯貴以及官吏的服飾,它們成了法國上流社會模仿的依據。1667年狂歡節時,凡爾賽宮裡舉辦舞會,路易十四主持開場儀式,他裝扮得既像中國人又像波斯人。王弟菲力浦最後出場,他身穿中國大臣的服裝。1700年初,凡爾賽的盛大舞會上,路易十四乘坐中國的轎子出場……。

 

路易十四及其宮廷努力與中國交往,曾派遣商船與人員前往中國。1685年,洪若翰、白晉、張誠等6人乘船,從法國的布勒斯特港出航,於1687年抵中國寧波,1688年到達北京。白晉撰寫報告呈送法王,強調在華推廣天主教信仰的重要性。康熙皇帝如此稱讚:「唯白晉一人稍知中國書義,亦尚未通。」1698年,法國商船「昂菲特里特號」(Amphitrite)駛抵澳門、廣州。1701年,該船再次來到中國,將大批絲綢、瓷器、漆器等運回法國,這些物品在巴黎等地引起廣泛興趣。當時,法國開設了對華貿易公司,如1698年出現的「中國公司」,1705年改稱「皇家中國公司」,顯然提高了社會地位。那時國際交往的條件已明顯改善,路易十四對中法兩國的直接交往作出貢獻。

30035ph002
路易十四時期珍品在北京展出
30035ph002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