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光明之城泉州

20205ph030
20205ph030

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面臨台灣海峽。泉州是歷史悠久的港口和貿易中心,留有諸多歷史遺跡。宋元時期的泉州港,更是「海上絲綢之路」最著名的國際大港之一。當時的海外貿易航線,從東北亞的日本、朝鮮半島到東南亞、南亞、波斯灣,一直連接到東非沿岸。據史料記載,十三世紀時與泉州港進行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有58個,十四世紀則增加到98個國家和地區。

 

泉州的對外開放給國內外商人帶來了無限商機。這個港口城市成為了東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和中外多種文化的交流中心。一位名叫雅各‧德安科納的意大利猶太商人在1271年遠航來到泉州港,這裡的一切讓他驚嘆。他將自己在泉州的見聞寫成一部書稿《光之城》,裡面寫道:「因為街上有如此眾多的油燈和火把,到了晚上這個城市被映照得特別燦爛,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由於這個原因,人們稱這座城市為光之城。」「這是一座極大的貿易城市,商人在此可以賺取巨額利潤……來這個城市的商人是那麼多,有法蘭克人、薩拉森人、印度人、猶太人,還有中國商人,一年到頭它都像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因而在這裡你可以找到來自世界遙遠地方的商品。」

 

元代以前,泉州經歷了由初興邁向極盛的發展時期。而元末明初,泉州經歷了叛亂戰爭;明朝,政府又規定泉州港只能和琉球進行對口通商貿易,使泉州港受到極大的限制,阻礙了它的發展趨勢。後來泉州由國際性大港降級為地方性的港口。

 

泉州的民俗文化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它既保留了古老的閩越遺風,又積澱了南來的中原漢文化,還接受了海上絲綢之路時代湧入的多元文化。泉州的建築秉承了中國建築傳統風格,又將宮式建築應用於民居,還吸收了西方建築風格。「宮式大厝」是泉州最典型的民居建築。

 

泉州古南音和梨園戲堪稱中國文化的「活化石」。泉州南音源於唐代宮廷的燕樂,與閩南民間音樂、戲曲音樂滲透融合發展而成,和唐宋元時期的音樂關係密切,所以被稱為「一部活的音樂史」。而發源於宋元時期的泉州梨園戲則保留了宋元南戲的肢體語言、樂器和演奏方法等,這些都能與古代壁畫、石刻中關於南戲的內容相印證。泉州的民俗文化不但在本地盛行,還隨着經商和移民的泉州人傳播到中國港澳台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

 

泉州還是南少林的發祥地。明代泉州名將俞大猷少年時曾經在泉州清源山練武。他在嘉靖年間曾到嵩山少林寺,在看完全寺僧人的武術表演後,發現他們的武術已不是祖傳正宗了。於是他選了兩個和尚跟着他從軍南行,三年內傳其少林真訣,讓他們回去教給北少林的寺僧。13年後,俞大猷又將少林武術的經典著作《劍經》給了他們,使南禪少林真傳回傳至嵩山少林寺。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