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泉州的造船業有多厲害?

20205ph012
泉州發達的造船業(平子攝)
20205ph012

泉州海外貿易的興盛與發達的造船業是分不開。泉州造船歷史悠久,隋唐時已是全國主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宋元時,這裡的造船業更加發達,造船技術在國內首屈一指,有「海舟以福建為上」的讚譽,為中外客商所樂用。北宋樂史(公元930—1007年,字子正)著的《太平寰宇記》還將「海舶」列為泉州土產之一,朝廷遣使,多到泉州僱募客舟。除官營造船場外,泉州的民間造船業更為發達。從後渚港至城南晉江下游沿岸,是造船場和修船集中的地方。

 

福建沿海所造的遠洋木船,統稱「福船」,是中國尖底型海船傑出的代表。福建地處台灣海峽西岸,面臨南北急流的黑水洋,常有突發性的狂風惡浪,沿海人民經過長期探索和改進,創造出這種堅固性、適航性和耐波性都十分優良的船型。而在船上留有「保壽孔」的習俗也沿留至今。

bulb

「保壽孔」

閩南一帶的海船在主龍骨兩端的接合處往往挖有一個大圓孔和七個小圓孔,俗稱「保壽孔」。保壽孔排列形狀,上部七個小圓孔放置七個小銅錢,狀若北斗星;下部大圓孔放一個大圓鏡為滿月形。一說象徵七星伴月,另一說前者象徵七星洋,後者象徵大明鏡,寓有明鏡照亮七星洋的暗礁險灘,使船安全航行之意。這種做法是福建古代造船的傳統,至今閩南一帶民間造船仍有沿用。

福船的基本特點:船身高大如樓,底尖面闊,首尾高昂,首尖尾方,船底有粗大的龍骨,船艙是水密隔艙,單層或多層船板結構,並以桐油灰捻縫,造船材料採用當地盛產的杉、松、樟木等耐海水木料,是「海上絲綢之路」上最著名的海船。福船的功能並不限於遠洋貨物運輸,它同時是捍衞海疆的戰船。

 

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和戚繼光將福船改造成極具威力的大型戰船,叫大福船。還有從福船衍生出海滄船、草撇船、鳥船、開浪船、快船、蒼山船、鐵頭船等。明末清初,鄭成功的商、戰船隊,多數船型也是福船。宋代以來,福船還被選定為中國外交使臣出訪海外的最佳座船,歷史上有名的北宋神舟與客舟、元代刺桐海舶、明清封舟、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及船隊等,多屬福船型。

 

1974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東南郊的後渚港出土了一艘十三世紀建造的遠洋木帆船,船艙內發現大批香料藥物和其他珍貴物品。它標示着中國宋代海船最先進的技術成就,而這些成就代表着當時世界造船技術的最高水準。其中,多重板構造、水密隔艙等造船技術皆印證了《馬可‧孛羅遊記》裡對中國船那不可思議的描述。它的出土轟動世界,被國外媒體稱為「考古珍聞」,是「中國自然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發現這艘海船,是中國海外交通史跡的重要發現和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收穫,為研究古代海外交通史提供了十分珍貴的文物資料。現陳列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灣古船陳列館」裡,1979年以來一直對外開放。

20205ph011
1974宋代古船的挖掘情形(泉州海交館藏)
20205ph011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創建於1959年,是中國目前唯一專門反映古代航海交通歷史的博物館。她以中世紀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歷史為軸心,再現中國古代悠久而輝煌的海洋文化,展示中華民族對人類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貢獻,以及在航海與造船技術方面的許多偉大發明。館內收藏着不少舉世聞名的文物瑰寶,除了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隨出土物外,還有數百方宋元時期伊斯蘭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時期的外銷陶瓷器,近二百艘中國歷代各個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豐富多彩的海交民俗文物。現有5個固定陳列館:

  1. 泉州灣古船陳列館──設在開元寺內東側,主要陳列宋代海船及其伴隨出土物。
  2. 泉州港與古代海外交通陳列館──展示泉州悠久的航海交通歷史。
  3. 泉州宗教石刻陳列館──展示唐代以來,尤其是宋元時期各種外來宗教石刻,均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4. 中國舟船世界陳列館──展出的近二百艘經科學復原的船舶模型,是分佈於中國各水域製造的歷代著名船型。
  5. 泉州海交民俗陳列館──展示經過長期不斷整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特、帶有海洋氣息的泉州民俗文化。

 

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海交史研究》編輯部和中國古船模型研製中心均設在該館。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