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泉州因何是古時通商重點?

20205ph001
泉州惠安沿海的漁船(平子攝)
20205ph001

泉州,又名刺桐城,地處福建東南沿海,面臨台灣海峽。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的戴雲山脈向東南呈階梯狀傾斜,沿海丘陵連綿起伏,低山與小平原交相分佈。境內有兩條河流,一是晉江,二是洛陽江。由於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季節,多吹西南風和東南風,冬春之際多吹東北風和西北風。在木帆船的航海時代,這給船舶的航行帶來了寶貴動力。在宋元時期的泉州港,更是「海上絲綢之路」最著名的國際大港之一。

 

泉州海岸線曲折,總長四百四十多公里,形成諸多港灣,水域寬廣,航道深邃,具有天然良港的優越條件。歷史上的泉州港包括位於晉江入海口的泉州灣和南面的深滬灣、圍頭灣3個港灣。在廣袤的港灣中,分佈着崇武、秀塗、烏嶼、後渚、蚶江、石湖、祥芝、永寧、深滬、圍頭、東石、安海、南關等13個主要支港。在這些支港中,尤以城市南邊的南關港和圍頭灣的安海港最著名和重要。

bulb

刺桐城

泉州的別稱很多,其中因環城種植刺桐樹而得「刺桐城」的稱譽。刺桐城的名稱源於五代時期,泉州留從效建城時,沿城環植唐時從海外引進的刺桐樹。火紅的刺桐花和高大的城牆相映成趣,給人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從此,刺桐便成為泉州的象徵,並常以它代稱城市與港口。

20205ph002
泉州晉江出海處(小兵攝)
20205ph002

泉州灣為甚麼對泉州人來說如此重要呢?從南宋泉州詩人謝履的詩《泉南歌》中,可知泉州人口眾多,土地卻很少,而且非常貧瘠。詩中這樣寫道:「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地僻。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於是,人們以海為田,利用海洋的優勢,大力發展造船業及海外貿易。如此,冒險追逐高額商業利潤的海商紛紛出現,蓬勃的港口貿易帶動了農業、手工業生產,解決了民生及就業問題,從而緩解了泉州人多地少的矛盾。

20205ph004
背山面海的泉州遠眺(平子攝)
20205ph004

晉江是福建的四大河流之一,全長302公里。它發源於戴雲山脈東南麓,匯永春縣東溪和安溪縣西溪二水,經南安沿泉州市區西南注入泉州灣。它是古代泉州港溝通內陸經濟腹地的大動脈。洛陽江發源於今洛江區境內的樸鼎山,蜿蜒東流,注入泉州灣,全長約40公里,是泉州的第二條主要河流,也是古代泉州港連接內地的水上交通線。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的洛陽橋,亦連接了泉州及內陸交通,輔助了水上交通,使泉州更為四通八達及繁榮。

20205ph003
遠眺一望無際的洛陽江
20205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