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泉州因何是古时通商重点?

20205ph001
泉州惠安沿海的渔船(平子摄)
20205ph001

泉州,又名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面临台湾海峡。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的戴云山脉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沿海丘陵连绵起伏,低山与小平原交相分布。境内有两条河流,一是晋江,二是洛阳江。由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多吹西南风和东南风,冬春之际多吹东北风和西北风。在木帆船的航海时代,这给船舶的航行带来了宝贵动力。在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更是“海上丝绸之路”最著名的国际大港之一。

 

泉州海岸线曲折,总长四百四十多公里,形成诸多港湾,水域宽广,航道深邃,具有天然良港的优越条件。历史上的泉州港包括位于晋江入海口的泉州湾和南面的深沪湾、围头湾3个港湾。在广袤的港湾中,分布着崇武、秀涂、乌屿、后渚、蚶江、石湖、祥芝、永宁、深沪、围头、东石、安海、南关等13个主要支港。在这些支港中,尤以城市南边的南关港和围头湾的安海港最著名和重要。

bulb

刺桐城

泉州的别称很多,其中因环城种植刺桐树而得刺桐城的称誉。刺桐城的名称源于五代时期,泉州留从效建城时,沿城环植唐时从海外引进的刺桐树。火红的刺桐花和高大的城墙相映成趣,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此,刺桐便成为泉州的象征,并常以它代称城市与港口。

20205ph002
泉州晋江出海处(小兵摄)
20205ph002

泉州湾为什么对泉州人来说如此重要呢?从南宋泉州诗人谢履的诗《泉南歌》中,可知泉州人口众多,土地却很少,而且非常贫瘠。诗中这样写道:“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僻。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于是,人们以海为田,利用海洋的优势,大力发展造船业及海外贸易。如此,冒险追逐高额商业利润的海商纷纷出现,蓬勃的港口贸易带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解决了民生及就业问题,从而缓解了泉州人多地少的矛盾。

20205ph004
背山面海的泉州远眺(平子摄)
20205ph004

晋江是福建的四大河流之一,全长302公里。它发源于戴云山脉东南麓,汇永春县东溪和安溪县西溪二水,经南安沿泉州市区西南注入泉州湾。它是古代泉州港沟通内陆经济腹地的大动脉。洛阳江发源于今洛江区境内的朴鼎山,蜿蜒东流,注入泉州湾,全长约40公里,是泉州的第二条主要河流,也是古代泉州港连接内地的水上交通线。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的洛阳桥,亦连接了泉州及内陆交通,辅助了水上交通,使泉州更为四通八达及繁荣。

20205ph003
远眺一望无际的洛阳江
20205ph00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0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