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印刷術

0816phn002_01
印刷術(視覺中國)
0816phn002_01

中國印刷術發明之前,人們經歷長時間抄寫讀物,然而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因此,對新型複製技術就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這時印刷術應運而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把有許多文字的木印印在紙上作護身符,並且製成圖文並茂的木版。這樣的逐步發展,最終演變成雕版印刷術的出現。中國的雕版印刷發明以後,先逐漸向鄰國傳播,繼而傳到西亞和非洲,最後傳到歐洲各地,以至全世界。隋唐五代是雕版印刷的早期階段。從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來看,唐代的雕版印刷品主要是一些讀物、日常和宗教用品,如佛經、佛像、曆書、語言文字工具書以及票據等。在唐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五代十國(十世紀)印刷,出現了新的突破。由政府刊刻的儒家《九經》是印刷業的一個創舉。因為印刷的範圍拓寬至刊印聖賢之書。雕版印刷的普及,更為兩宋的印刷黃金時代奠定了基礎。縱觀整個中國印刷史,兩宋時期的雕版印刷技術為成熟期。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費時費工,存放版片又要佔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會因變形、蟲蛀、腐蝕而損壞。此外雕版發現錯別字,常需整塊版重新雕刻。因此,在北宋時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元朝時王禎完善活字印刷,製造了轉輪貯字盤,加快了撿字速度。宋朝印刷品內容擴及儒、釋、道及諸子百家所有領域。除了書籍和版畫的印刷以外,還有紙幣的印刷和發行。宋元以來出版中心散及全國四面八方,印刷用紙品質和品種超過以往歷代。由於印刷術的普及和進步,使這一時期的印刷品趨於完美,成為後世典範,為明清兩代的發展奠下了基礎。

 

明清期間的木雕版印刷技術更趨成熟,插圖本著作驟增,由於多色套印的發展,使整幅美術作品能用印刷形式表現出來。中國雕版印刷中的插圖直接代表了版畫刻印藝術。版畫在發展過程中成了高度精美的藝術,這不單表現在其概括主題事物的技巧上,也表現在它的佈局和雕刻的風格上。一幅精美的版畫不單需要匠師純熟的刀法,還需要工匠個人對藝術的了解。中國的餖版彩印便證明了這一點,它要求設計者、刻工和印工之間對原作的心領神會。木刻和插圖起了實用和美學的雙重作用,作品所體現的往往是一代風騷,是整個時代的思想、觀念、史實和個性。除了多色套印的發展,在明清時歷史上的泥活字和金屬活字也得到全面復興,出現了用木活字和銅活字大規模印刷的高潮。明清時形成橫平豎直、橫輕豎重的方形標準印刷字體,是印刷術進步的標誌。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7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