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代書籍有哪些版本?

0705ph008
唐代佛經寫本《法華蓮華經》
0705ph008

雕版印刷術發明後,傳播到東方和歐洲。朝鮮在公元九世紀末已有雕版印書,十一世紀初刻成著名的《高麗藏》;日本也隨之出現雕版印刷,現有十一世紀初的實物(寬治二年〔1088年〕刻《成唯識論》)保存。在中亞及西亞地區,現發現十三世紀的古維吾爾文、梵文雕版印書及波斯印紙幣。十四世紀,德國紐倫堡出現雕版印刷的宗教版畫。雕版印刷術流行以後,「版本」一詞隨之出現,不同地區所刻印(抄寫)的書籍,同一種書的不同刻印(抄寫)本,人們稱之為「某某版」、「某某本」。不同版本的同一種書,其內容、書寫、刻印、紙張,質量均有所不同。曾有「讀書應講究版本」之說法,南宋時杭州府的一位教官,因為使用建陽書坊所刻的校對不精之書,將《周易》中的「乾為金,坤為釜」,誤作「乾為金,坤為金」,引發學生鼓噪。

 

寫本,直接書寫於紙張等材料的書籍。寫本是相對雕版及活字印刷本而言。雕版及活字印本出現以前,除了甲骨刻辭和青銅銘文以外,曾有竹簡寫本、縑帛寫本,以及唐人寫經(敦煌寫本)等。雕版及活字印本出現以後,寫本書籍仍然存在。寫本書依其書寫材料分類,有竹、木、縑帛、紙之區別;據性質分類,又有稿本與抄本之區別。

 

刻本,運用雕版印刷術刻印的書籍。其方法為先將文稿「寫樣」於薄紙,正面黏貼於刻板上,依據寫樣背面的字跡鐫刻(保留筆畫行格,剔除空白部分),獲得「反字」的刻板,然後在版面塗墨、覆紙刷印而成。雕版印刷術是古人利用紙墨、木板、刻刀等簡單材料工具發明的書籍複製方法,對於書籍的流傳及文化的普及,產生深遠影響。唐代以後,雕版印刷書成為出版主流,今存古代書籍大多為刻本書。

0705ph009
宋刻本
0705ph009

活字印本,利用各種材質的活字排版印刷而成的古代書籍。活字印刷的特點是印刷用字可以反覆使用,利於提高印刷效率並節省成本。據宋代學者沈括《夢溪筆談‧技藝門》記載,活字印刷術由工匠畢昇發明於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並對其造字、排版、拆版、印刷等工藝有詳細介紹。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於1453年發明的鉛合金活字印刷技術要早400年。活字印刷術傳播到東西方,促進了東亞及西方文明的發展。宋代以後,古人曾利用膠泥、木料、金屬等材料製作活字,因而出現不同的活字印本。

0705ph010
宋代畢昇發明的泥活字版
0705ph010

雕版印刷的步驟,是先將文字反刻在木板上,然後塗墨於書版,再覆上白紙刷印成書頁。由於書版可反覆印刷,書籍的複製能力與速度大為提高。雕版印刷品最初是單色,「白紙黑字」是絕大部分書籍的面貌。其後隨着書籍品種增加,包括帶有插圖或以圖版為主的書籍,帶有各家註釋的經典或名家詩文集等,為着增加印刷效果以吸引讀者,便逐漸出現了多色印本。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