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木偶怎樣與民間藝術結合?

1503ph009
著名木偶藝人黃奕缺先生雕刻的木偶頭
1503ph009

如果說中國木偶藝術是中國眾多民間藝術中包容性最強的一種,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中國木偶藝術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木偶藝術從表演上受到了戲曲、舞蹈、雜技、說唱等種種民間藝術的滋養,在偶人的雕繪,服飾道具的創製上,也吸收了繪畫、雕塑、服裝工藝等相關藝術的精萃,可謂集百家之大成。

 

中國木偶藝術的雕繪仍保持着原始時代的人像雕繪傳統,並吸收了歷代樂舞俑的塑造和精巧偶工創造的優點,形成一種多姿多彩的工藝美術。木偶雕刻包括有木刻雕繪和泥塑偶頭,如潮州的鐵枝戲偶,至今仍保留泥塑神像的風貌,而泥塑神像的肇始則是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距今約五千年前)牛河梁女神廟的泥塑女神像。早期木偶造型多由民間藝人用木頭雕出簡單輪廓,仿照戲曲中生、旦、淨、丑的臉譜加以彩繪。隨着木偶戲藝術繁盛,木偶造型有了專業藝人和作坊,雖然仍受戲曲人物形象的影響,但在造型和雕刻、繪畫上都開始強調創造性,可稱之為雕繪結合階段。

1503ph023
雕繪細緻的木偶頭像
1503ph023

傳統木偶藝術頭盔和服飾都極講究,例如布袋戲的服飾和頭盔來說,就有數十種之多。布袋戲服飾大多仿造明代服式,間或參考漢、唐、宋、元之服裝,比現代一些影視節目的古代服裝還認真考究。中華原始先民很早就有戴帽,裹巾的傳統,古老的布袋戲在頭盔上充分體現了這種悠久的文化傳統,藝人稱之為「頭戴」,包括冠、盔、帽、巾,又大致可分為硬盔、軟巾兩種。硬盔——硬盔繫牽粉線於盔帽上,成圖樣後貼上金箔,再綴上絨球、珠子;軟巾——軟巾則於綢緞上繡好圖案,黏於剪裁好之硬紙板,燙平並摺成帽的式樣,再盤上金篦,鑲綴珠玉,配以絨球。

 

木偶戲的操縱技藝是其藝術表現力的核心,不管是提線、布袋、杖頭還是鐵枝木偶,都有各自的操縱技巧,都要經過千錘百煉的訓練,要手巧心靈而有悟性的藝人才能成為行家高手。布袋戲依靠兩手十指,操控兩個木偶;提線木偶戲更有令人驚異的搖控技巧,人物的一顰一笑,舉止投足,揮扇把盞,都用那搖控之線操縱,眾人驚為幻影。以泉州提線木偶為例,一般有16條提線,其位置很有講究,頭線2條,背線1條,腳線4條,腹肚線1條,手線8條。提線最多24條和36條,這些懸線集中在一個丁字形操縱板上,此板泉州名「交牌」。操縱者以一手持操縱板,另一手作輔助,牽提手線和腳線。

 

1503ph024
提線木偶藝人表演
1503ph02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6月2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