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少林寺和白馬寺的佛門地位有多高?

20208phn003_01
河南少林寺
20208phn003_01

河南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五乳峰下,以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拳著稱於世。據記載,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為印度高僧跋陀敕建的住錫地。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面壁9年,始傳禪法,達摩遂成為禪宗的初祖,少林寺則成為佛教禪宗的祖庭。唐初,少林寺僧保護唐太宗李世民有功,少林寺遂名聲大振,迅速博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元明時期少林寺繼續得以發展,而清以後,少林寺逐漸衰落。1928年3月,軍閥石友三炮轟少林寺,熊熊大火四十餘天方熄,寺中主要建築與大量珍貴文物損失慘重。現存殿堂多為劫後餘存和新中國建立後逐步修繕。

20208ph029
少林寺西方聖人殿
20208ph029

少林寺現包括常住院、初祖庵、二祖庵、塔林、達摩洞等部分。初祖庵是為紀念達摩而修建,現存重要文物包括宋宣和七年(1125年)修建的大殿一座、傳為禪宗六祖慧能手植古柏以及四十多座古代碑刻,其中,大殿深、廣各三間,是河南省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塔林位於常住院山門南約一公里處,保存有從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到清嘉慶八年(1803年)間少林寺歷代住持僧和知名僧墓塔二百三十餘座,塔形多樣,高低不等,是研究中國磚石結構建築和雕刻藝術的重要實物。常住院包括山門、碑林、天王殿、藏經閣、方丈院、千佛殿及其配殿等建築。千佛殿為常住院最大的殿宇,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殿內保存有明代壁畫《五百羅漢朝毗盧》,面積達300平方米,全圖分35組,每組表現一個佛教故事。

 

河南白馬寺

唐朝詩僧靈澈詩曰:「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白馬寺就坐落在古都洛陽城東12公里處,是中國第一座官辦的佛教寺院,被尊為「釋源」和佛教「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享有獨特的地位。

20208ph030
洛陽白馬寺
20208ph030

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相傳為漢明帝「感夢求法」,遣使天竺僧人回洛陽後而敕建,因傳入中原的第一部佛經是用兩匹白馬馱回,白馬寺因之而得名。它在歷代屢有修葺增繕,唐代前期達到最盛。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在該寺東修建了一座高三十餘米的13層磚塔,即現在的齊雲塔。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白馬寺大修,形成今日的佈局與規模。現存建築主要為明清以後修建。

20208ph031
洛陽白馬寺大雄殿元代苧塑十八
20208ph031

白馬寺現佔地面積約三萬四千餘平方米,坐北朝南,五進院落。進入山門,五重大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閣沿着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祖堂、客堂、禪堂、方丈院以及攝摩騰、竺法蘭兩座配殿等建築分列兩旁。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大雄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兩旁分列護法金剛塑像,東西分置十八羅漢像,均為元代以來夾紵乾漆工藝製成,彌足珍貴。毗盧閣立於清涼台上,為寺內規模最大的建築物,原為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據傳,佛經最早的中文譯本四十二章經,九成在這裡翻譯並保存。該閣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起,雄偉壯觀。現閣內供奉毗盧佛和文殊、普賢菩薩的塑像,是為了紀念兩位高僧大德為中國佛教傳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白馬寺內還保存唐、宋、元、明、清歷代經幢碑刻,如金代《釋源白馬寺舍利塔靈異記》、《斷文碑》,元代《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等,保存了中國佛教傳播的珍貴歷史資料。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5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