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0405ph018
王粲像
0405ph018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鄒縣)人。幼年才華橫溢,曾拜訪當時的文壇泰斗蔡邕,蔡邕急忙起身相迎,把鞋子都穿倒了,這就是成語「倒屣迎賓」的來源。王粲十七歲時,到荊州(今湖北省江陵縣)逃避戰亂,最後歸附曹操,官至侍中。在「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學成就最高,被譽為「七子之冠冕」(見《文心雕龍》)。他現存詩二十餘首,以樂府《七哀詩》三首與《從軍行》五首最著名。《從軍行》抒寫他跟隨曹操出征的感受,既歌頌了曹操的英明,也抒發了自己的壯志,還反映了漢末戰亂後城鄉一派荒蕪的景象。他的《登樓賦》抒寫避亂思鄉之情和壯志難酬的苦悶,是漢末傑出的抒情小賦。

bulb

《文心雕龍》

由南朝齊、梁時期人劉勰著,是中國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文學理論專著。

0405ph020
阮瑀像
0405ph020

阮瑀,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人。死於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他才思敏捷,文詞出眾。少年時跟從著名文學家蔡邕學習,蔡邕稱他為「奇才」。後來曹操請他做書記,有一次曹操外出,途中命他寫信給一個大人物,他就在馬背上起草,寫好後呈給曹操。曹提筆想改,竟不能增刪一字。所以,曹丕讚嘆道:「元瑜書記翩翩。」(《與吳質書》)阮瑀今存詩十二首,其中有樂府詩三首,除名作《駕出北郭門行》外,另外兩首都是抒發人生苦短,憂患太多的感慨。如《七哀詩》:「丁年(「丁年」即壯年)難再遇,富貴不重來。良時忽一過,身體為土灰。」又《怨詩》:「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塵。……猶獲嬰(「嬰」即遇到的意思)凶禍,流落恒(「恒」即經常的意思)苦辛。」在「建安七子」中,阮瑀的憂生意識最為突出,反映了亂世中普遍存在的恐懼心理。

0405ph019
漢代長城遺址
0405ph01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1月2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