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0405ph018
王粲像
0405ph018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人。幼年才华横溢,曾拜访当时的文坛泰斗蔡邕,蔡邕急忙起身相迎,把鞋子都穿倒了,这就是成语“倒屣迎宾”的来源。王粲十七岁时,到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逃避战乱,最后归附曹操,官至侍中。在“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被誉为“七子之冠冕”(见《文心雕龙》)。他现存诗二十余首,以乐府《七哀诗》三首与《从军行》五首最著名。《从军行》抒写他跟随曹操出征的感受,既歌颂了曹操的英明,也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还反映了汉末战乱后城乡一派荒芜的景象。他的《登楼赋》抒写避乱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是汉末杰出的抒情小赋。

bulb

《文心雕龙》

由南朝齐、梁时期人刘勰著,是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

0405ph020
阮瑀像
0405ph020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死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他才思敏捷,文词出众。少年时跟从著名文学家蔡邕学习,蔡邕称他为“奇才”。后来曹操请他做书记,有一次曹操外出,途中命他写信给一个大人物,他就在马背上起草,写好后呈给曹操。曹提笔想改,竟不能增删一字。所以,曹丕赞叹道:“元瑜书记翩翩。”(《与吴质书》)阮瑀今存诗十二首,其中有乐府诗三首,除名作《驾出北郭门行》外,另外两首都是抒发人生苦短,忧患太多的感慨。如《七哀诗》:“丁年(“丁年”即壮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又《怨诗》:“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犹获婴(“婴”即遇到的意思)凶祸,流落恒(“恒”即经常的意思)苦辛。”在“建安七子”中,阮瑀的忧生意识最为突出,反映了乱世中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

0405ph019
汉代长城遗址
0405ph019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1月2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