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56ph019
《四庫全書》書影
30056ph019

書籍是人類思想精華的結晶,中華民族的書籍卷帙浩繁。書籍也稱為圖書,這個稱呼來源於中國最古老了兩冊書籍:「河圖」與「洛書」。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唯有中華文明沒有產生斷層,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歷代對書籍的收集、整理、保管與傳承。古人把這些對於圖書的綜合管理,稱為藏書,藏書所使用的建築物就是藏書樓。古代的藏書樓,一直是沿着民間與官方兩條線路並行發展。兩類藏書樓相輔相成,各有優勢,官方更注重類書的收集整理,民間則以文學藝術以及地域方志見長。

30056ph020
浙江寧波天一閣
30056ph020

浙江寧波天一閣

位於浙江寧波月湖之畔的天一閣,古代是一座藏書樓,現在是一座博物館。天一閣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是由卸任的兵部右侍郎范欽建造的私人藏書樓。其名字源於「天一生水」之說,取以水克火,防患於未然之意。建樓藏書之初,范欽就制定了嚴格的管理規定,有「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訓。但是,由於戰亂等原因,至1940年,樓內藏書損失過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設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尋訪及收集散落在民間的藏書,加之各界的捐贈,使藏書恢復到了八萬餘卷。

 

現在的天一閣博物館佔地面積兩萬六千多平方米,劃分為藏書文化、園林休閒、陳列展覽三個部分,主要建築有寶書樓、范氏故居、尊經閣、千晉齋和新建藏書樓等。寶書樓就是當年的藏書樓,兩層建築,底層為六間,上層為一間單間,取「天一地六」之意。

 

清代乾隆年間,朝廷編撰《四庫全書》,乾隆皇帝下令仿造天一閣的式樣,在全國建設了七座藏書樓保存七部《四庫全書》,由此,天一閣更是聲名大振,譽滿全國。

30056ph021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楊佐桓攝)
30056ph021

承德文津閣

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政績斐然。其在文化建設上的最大成就,就是組織編撰了《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編成後,謄寫了七套,庋藏於大江南北,其中北方四套,南方三套。北方者為紫禁城之文淵閣、圓明園之文源閣、瀋陽故宮之文溯閣和承德避暑山莊之文津閣。

 

自1782年《四庫全書》編成,二百多年間中國社會劇烈變革,在內外戰爭中唯有文津閣的藏書得以保存,幾經輾轉,這套曠世之作現在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閣藏書的歷史使命雖然已經完成,但是它作為中國文化建設的見證者,作為弘揚中華傳統、接續千年文脈的參與者,其歷史功績將彪炳史冊。

 

《四庫全書》的七座藏書樓,都是參考模仿天一閣的形制建造的,文津閣也不例外。文津閣採用明二暗三的結構形式,中間設置一個無光的暗層,專門用來藏書。為了預防蟲害,該層全部用樟木圍裝。文津閣的一層為六開間,三層為一個大通間,也是取「天一地六」之說,取以水克火之意。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2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