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藏書樓與圖書館

0706ph024
0706ph024

藏書樓是中國古代官府、私人及民間團體收藏圖書和文獻的處所,中華民族珍貴的典籍,就是靠一代一代、一所一所的藏書樓傳承接續,才得以留存至今,藏書樓在保護文獻方面,居功至偉。藏書樓也是古人常用來讀書治學、校刊刻書的地方,在流傳典籍的同時,也傳播文化,傳播知識,傳播學術,推動社會發展。

 

中國古代藏書樓有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搜尋、保護、管理、編目、鑑賞、校勘,以及藏書樓建築等一系列藏書制度。許多成就卓越的藏書家和影響深遠的藏書樓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古代藏書樓文化形成了,這可說是中國優秀傳統文苑裏的一朵奇葩。中國古代藏書樓按其性質基本分為三類:書院藏書樓、私家藏書樓、官府藏書樓。古代書院是一種與官學有所不同的學校。書院藏書屬書院所有,對書院學生開放,因其公共性和開放性,故既有別於官府藏書樓,也不同於私家藏書樓。書院藏書來源,或靠地方人士、官員私贈,或由書院辦學經費採購,或因朝廷頒賜,或因官府徵集。書院藏書為教學而置,所藏自多儒家經史、名家詩文和時務實學之書,近代則兼備西學,然絕無俚俗遊娛讀物,也不追求版本的古舊珍稀。

 

私家藏書樓是指民間私人貯存藏書的處所,或齋室,或閣樓;各有獨家專用、幽雅別致的名號,如「思適齋」、「懸磬室」、「汲古閣」、「抱經堂」、「萬卷樓」等。科舉制度的施行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使私家藏書在唐宋時代獲得極大發展。及至明清而更趨興盛,乃由原來僅為官藏補充的地位,逐漸取而代之,成為古代藏書體系中的主流。私家藏書樓雖然非同對外開放的圖書館,卻也不似宮禁官衙藏書那般封閉,藏家之間互借傳抄是常有之事。

 

官府藏書樓是指由官方所興建,藏書屬於官方所擁有的藏書樓。官府藏書制度的起源和完善都早於私家藏書樓,在私家藏書尚未普遍的唐和五代之前,官府藏書樓一直是古代藏書樓的主體。官府藏書樓一般又可分為皇室內府藏書、中央官府藏書和地方官府藏書三種。皇室藏書樓是指設在宮廷內府的藏書處,專供皇帝、皇室成員使用,稱為「內書」。中央官府藏書是指設在宮外的朝廷政府藏書處,稱作「外書」。皇室和中央官府藏書具有國家藏書的性質,往往代表或反映某個時代的國家藏書總貌。隨着中國近代社會的變革和進步,傳統藏書樓便應時地結束了自己的使命,逐步退出歷史舞台,代之而興的是近代西方傳入的「公共」藏書觀念和圖書館制度。

 

西方公共藏書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確立的產物。晚清以後,國門被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西風東漸,催促社會變革。以公眾閱覽、公共藏書為理念的西方圖書館制度開始傳入中國。二十世紀初,清廷改革教育制度,興辦新式學校和圖書館,被認為是應當並重並行的救國舉措。政府成立國家圖書館──京師圖書館,並制訂有關章程,責成各省地方政府一律開辦。與中國私秘性、封閉型的傳統藏書樓相比,近代公共圖書館依法辦館,具有經費保障,藏書通用性、大眾化,向公眾按章開放等特點,是民眾學習文化知識、接受科學教育的免費服務場所。隨着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學習、仿效西方公共圖書館制度,以開通民智、提高國民素質,公共圖書館便成為國人尋求變法圖強的重要舉措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圖書館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改革開放以來,圖書館建設更向高科技化、資訊化和資料化的方向發展,一座一座新型現代圖書館拔地而起,為早日實現國家現代化作出重要貢獻。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3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