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中的包公
早在北宋時期,包拯就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臣,包公的故事開始在民間流傳。包公為官清廉、言行一致、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別是他嫉惡如仇、執法無私、為民請命的精神,千百年來更獲得無數民眾的好感和欽佩。

包公執法鐵面無私
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被授以重任,出任北宋都城開封的知府。開封知府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職務,以往一般都是由親王、大臣兼任。歷來京官難當,一是皇權可以隨便干預地方事務,二是皇親國戚都聚集在這裡,仗勢欺人,無理可講。

包公的老師是唐代賢臣魏徵?
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升任天章饋待制,擔任了諫官的職務。一上任,包拯就以唐代著名諫官魏徵為師,精心選定魏徵的三篇奏議,用蠅頭小楷抄寫了一遍,呈奏宋仁宗,希望皇帝能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