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洋务运动概览

yangwu_header_1200x400_v3_sc
yangwu_header_1200x400_v3_sc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内忧外患深重。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一再惨败,令清廷仕宦极为震惊,他们认为中国是败在缺乏坚船利炮等科技,所以需学习西方擅长的技术来对付他们的入侵,即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同时,湘、淮军与洋枪队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成效,使得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名臣体验到西洋枪炮的优越。因此得出了为挽救朝廷垂危,非学习西洋以自强不可的结论。自1860年起,近代首场学习西洋的改革──洋务运动,便应运而生。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坚持以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为本,辅以学习和应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代表人物有恭亲王奕訢、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称为「洋务派」,领导机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洋务运动共历三十余年,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重在发展军事工业及效法外国军事训练;后期则转为「自富」,重点在于发展各种民用实业。其重要措施包括培储人才、加强军备、建设实业三方面。

由于洋务运动为维护清廷统治而不愿学习欧美的宪政制度,加以朝廷吏治败坏,令自强、自富的目标难以达到。及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等经营多年之北洋海军竟遭惨败,遂宣告了洋务运动之失败。尽管如此,这一轮向西方学习还是创立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培养了军事、科技人才,令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yangwu_timeline_750x715_v5-01
yangwu_timeline_750x715_v5-01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