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一)自强运动以洋为师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3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3

两次鸦片战争一败再败,令清廷仕宦极为震动,认为中国就败在缺乏坚船利炮、科技弗如。湘、淮军与洋枪队联合,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更使部分中兴名臣体验到洋枪洋炮的优越。为挽救朝廷垂危,对付内忧外患,非学习西洋以自强不可。

自1860年起,近代首场改革──洋务运动,便应运而生,代表人物有恭亲王奕訢、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称「洋务派」。运动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61年1月,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洋务运动的领导机构。洋务运动前后凡历三十余年,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重在发展军事工业及效法外国军事训练;后期则转为「自富」,重点在于发展各种工业实业。

中国近代首场改革为何称「洋务运动」? 「洋务」的意思为何?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1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1

图左至右:大学士文祥与恭亲王奕䜣。他们是推行洋务运动的中枢要员。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2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2

洋务派主要领袖,左起: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都是有实力、有名望之督抚。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3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3

在恭亲王奕䜣倡议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1861年成立。该衙门由奕䜣长期主持,处理外交事务,成为洋务运动的标志性官署。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门。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4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4

认识和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点。1867年,清政府委任美国外交家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为全权使节。1868至1870年,蒲安臣率领中国使团出访美国和多个重要欧洲国家。使团有助提升中国的外交认知、改善中外关系。图为使团成员合照,中间站立者为蒲安臣。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5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5

1877年清朝和英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图为清朝驻英国大使馆,该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驻外的外交机构。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6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6

设于上海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重点发展军工及效法外国军事训练。1865年6月成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当时著名的大型官办军工企业。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7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7

1866年成立于福州马尾的福州船政局,设有造船厂、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人员、海军军官等。两次对外战争失败,令清政府明白新的威胁来自海上,故洋务运动尤重视建设新式船政和海军。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8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8

洋务运动后期较重视兴办实业,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大楼。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以开办内河与远洋航运业务为主。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9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_2019-09

成立于1878年的开平矿务局办公大楼。矿业是洋务运动着力发展的实业。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10_cn
mainsite_psd_aug2-yangwu01-10_cn

洋务运动发展图

中国近代首场改革为何称「洋务运动」? 「洋务」的意思为何?

因为其目标是向当时较先进的西洋国家学习军事、科技、工业等事务。中国古时,称外国事物多加「胡」、「番」等(如胡椒、番薯)。明末以来习称欧美一带为西洋,凡与其有关的事务,如办外交、制船炮、兴实业,统谓之为「洋务」,相关改革就称「洋务运动」,推行者则称「洋务派」。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1、2)、FOTOE(图2、3、6、7、8、9)、其他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