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门联匾额——门的文学

202143phn024
黑龙江绥化市农村过年贴春联。(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43phn02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诗句,传诵千古,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有关门的文学作品。贴在门上的诗词,主要是门联,是对联的一种,也称春联、楹联。春联的前身是桃符,清代《燕京岁时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门联的两大推手

桃符起源很早,据《后汉书‧志‧礼仪中》载:“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桃符在周代已出现,起初在桃符上写“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其后到了五代后蜀时期,桃符发展成对仗的偶句,成为春联,这主要归功后蜀君主孟昶的推动。在公元964年除夕,爱好联语又爱创新的孟昶搞搞新意思,他要求臣子在桃符板上写对偶句,可惜都不合其心意,最后孟昶亲自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对联,被后世认为是中国可查证的第一副春联。

 

春联的另一位推手,明太祖朱元璋可记一功。清代陈尚古撰《簪云楼杂说》记载,朱元璋定都金陵,有年除夕,他忽然下旨,不论官宦及平民百姓,都要在门上加一幅春联。颁下这御旨后,他更微服出巡,看看民间有否依从。途中他发现有一宅门没有贴上春联,查问后原来这户人家是从事阉猪的,因找不到人代笔写春联,所以未能贴上。朱元璋了解情况后便即席挥毫,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从此岁晚门前贴春联,在明清两朝大行其道。

202143ph007
明太祖朱元璋是门联的推动者之一。(图片提供:FOTOE)
202143ph007

贴门联的习俗

门联一般在岁晚张贴,在红纸上写下吉祥句语,迎接春节来临。若家中有丧事,在办丧事的几天里,红色的门联需用白纸写上挽联遮盖。古时传统上在丧事的一年内,大门的门联更要用蓝色纸书写,第二及三年时就以绿色纸书写,内容由吉祥用语改为思念亲恩,守孝守节等语句。

 

中国传统上是以左为尊,右次之,因此贴门联亦以门为主体,在其左边贴上联,右边贴下联,有些更会在门的上方加一横披,通常写四个字,如新春大吉、如意吉祥、迎春接福、开门大吉、人寿年年等。

 

包公凭桃符破案

门联由桃符而来,在元杂剧里的《后庭花》主角包公就是凭桃符侦破一宗谋杀案,反映出当时家家户户都有挂桃符的习俗。故事讲述有一少女在一家店投宿,店主垂涎其美色欲施暴,少女当场吓死。店主怕少女的鬼魂作祟,取下门口的一块桃符放在少女尸体头部后弃尸。包公接办此案,发现少女头部的桃符写有“长命富贵”,按当时民间习惯,桃符是一对的,通常写有吉祥语句,“长命富贵”的另一块桃符应写有“宜入新年”。包公于是巡查各宅门,查看哪家宅门缺少一块桃符,最终发现一宅门只挂有“宜入新年”的一块桃符,因此侦破这宗凶案。

 

匾额用途

除了门联,门匾是另一种呈现有关门的文化产物。这个横置在门顶的木牌,横者为匾,竖者为额,具装饰作用之余,亦显示建筑物名称及反映其性质的功能。匾额历史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时期已有记载。匾额集辞赋、诗文、书法、雕刻于一身的艺术。匾额可分为牌坊匾、堂号匾、寿喜匾、字号匾、题字匾。

 

清朝法律规定,不同阶级身份的门户,家里的门匾用字都有不同。亲王及郡王的门匾才可以写“王府”,贝勒以下的则称为“府”,高官和名门望族用“第”,一般官员为“宅”,平民百姓写“家”。例如北京著名的恭王府、和敬公主府、大夫第、唐绍仪宅等。

202143phn025
山东济宁亚圣府的门匾“礼门义路”。(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43phn025
上载日期:
2024年04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