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門聯匾額——門的文學

202143phn024
黑龍江綏化市農村過年貼春聯。(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43phn02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詩句,傳誦千古,可以說是最能體現有關門的文學作品。貼在門上的詩詞,主要是門聯,是對聯的一種,也稱春聯、楹聯。春聯的前身是桃符,清代《燕京歲時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

 

門聯的兩大推手

桃符起源很早,據《後漢書‧志‧禮儀中》載:「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周人木德,以桃為更,言氣相更也。漢兼用之。」桃符在周代已出現,起初在桃符上寫「神荼」、「鬱壘」兩位門神的名字,其後到了五代後蜀時期,桃符發展成對仗的偶句,成為春聯,這主要歸功後蜀君主孟昶的推動。在公元964年除夕,愛好聯語又愛創新的孟昶搞搞新意思,他要求臣子在桃符板上寫對偶句,可惜都不合其心意,最後孟昶親自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對聯,被後世認為是中國可查證的第一副春聯。

 

春聯的另一位推手,明太祖朱元璋可記一功。清代陳尚古撰《簪雲樓雜說》記載,朱元璋定都金陵,有年除夕,他忽然下旨,不論官宦及平民百姓,都要在門上加一幅春聯。頒下這御旨後,他更微服出巡,看看民間有否依從。途中他發現有一宅門沒有貼上春聯,查問後原來這戶人家是從事閹豬的,因找不到人代筆寫春聯,所以未能貼上。朱元璋了解情況後便即席揮毫,寫下:「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從此歲晚門前貼春聯,在明清兩朝大行其道。

202143ph007
明太祖朱元璋是門聯的推動者之一。(圖片提供:FOTOE)
202143ph007

貼門聯的習俗

門聯一般在歲晚張貼,在紅紙上寫下吉祥句語,迎接春節來臨。若家中有喪事,在辦喪事的幾天裏,紅色的門聯需用白紙寫上輓聯遮蓋。古時傳統上在喪事的一年內,大門的門聯更要用藍色紙書寫,第二及三年時就以綠色紙書寫,內容由吉祥用語改為思念親恩,守孝守節等語句。

 

中國傳統上是以左為尊,右次之,因此貼門聯亦以門為主體,在其左邊貼上聯,右邊貼下聯,有些更會在門的上方加一橫披,通常寫四個字,如新春大吉、如意吉祥、迎春接福、開門大吉、人壽年年等。

 

包公憑桃符破案

門聯由桃符而來,在元雜劇裏的《後庭花》主角包公就是憑桃符偵破一宗謀殺案,反映出當時家家戶戶都有掛桃符的習俗。故事講述有一少女在一家店投宿,店主垂涎其美色欲施暴,少女當場嚇死。店主怕少女的鬼魂作祟,取下門口的一塊桃符放在少女屍體頭部後棄屍。包公接辦此案,發現少女頭部的桃符寫有「長命富貴」,按當時民間習慣,桃符是一對的,通常寫有吉祥語句,「長命富貴」的另一塊桃符應寫有「宜入新年」。包公於是巡查各宅門,查看哪家宅門缺少一塊桃符,最終發現一宅門只掛有「宜入新年」的一塊桃符,因此偵破這宗凶案。

 

匾額用途

除了門聯,門匾是另一種呈現有關門的文化產物。這個橫置在門頂的木牌,橫者為匾,豎者為額,具裝飾作用之餘,亦顯示建築物名稱及反映其性質的功能。匾額歷史由來已久,早在秦漢時期已有記載。匾額集辭賦、詩文、書法、雕刻於一身的藝術。匾額可分為牌坊匾、堂號匾、壽喜匾、字號匾、題字匾。

 

清朝法律規定,不同階級身份的門戶,家裏的門匾用字都有不同。親王及郡王的門匾才可以寫「王府」,貝勒以下的則稱為「府」,高官和名門望族用「第」,一般官員為「宅」,平民百姓寫「家」。例如北京著名的恭王府、和敬公主府、大夫第、唐紹儀宅等。

202143phn025
山東濟寧亞聖府的門匾「禮門義路」。(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43phn025
上載日期:
2024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