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李贽的忘年之友

202112phn008_01
绘画袁宏道的瓷画,江苏苏州虎丘历史名人陈列馆。(图片提供:杨兴斌/FOTOE)
202112phn008_01

李贽后半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其中著名作家公安“三袁”与李贽结下了深厚友情。公安“三袁”指湖北公安县袁氏三兄弟: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这三兄弟因是公安县人,他们主张的文学流派便称为“公安派”。三袁当中虽然袁宏道少李贽41岁,但因他提出的“性灵说”文学主张,与李贽创设的“童心说”最为投缘。

bulb

“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袁是公安(今属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抒写性灵,希望突破传统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当时很有影响。作品直率自然,多写闲情逸致,重视自我精神的表现,部分篇章抨击时政,表现出对道学的不满。

bulb

“性灵说”

“性灵”从训诂意义是指人的精神、性格、性情等。所谓“性灵说”便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表达感情的,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202112ph004
公安三袁像。左起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202112ph004

万历十八年(1590年),李贽因避黄麻地方官的迫害而离开龙潭,漫游至公安县。袁氏兄弟得知后,便至荒村野庙寻访李贽。对此,袁中道〈柞林纪谭〉中有详细记载:“柞林叟,不知何许人,遍游天下,至于郢中,常提一篮,醉游市上,语多癫狂。庚寅(1590年)春,止于村落野庙。伯修(袁宗道)时以余告寓家,入村共访之。扣之,大奇人,再访之,遂不知所在。”

 

同年秋,李贽以新刻出版的《焚书》寄赠袁氏兄弟。袁宏道作诗〈得李宏甫先生书〉:“似此瑶华色,何殊空谷音”,备致倾倒之意。次年,袁宏道又一次寻访到浪迹荆楚、踪影不常的李贽,二人谈得十分投合。李贽赠诗袁宏道云:“诵君《金屑》句,执鞭亦忻慕。早得从君言,不当有〈老苦〉。”意思是李贽阅读了袁宏道所写的《金屑集》,仰慕不已。若早些能与袁宏道认识,便不会老来寂寞,不会写〈老苦〉这文章了。

 

袁宏道与李贽相处了三个多月,临别时仍依依不舍,李贽一直送袁宏道到武昌,并同游黄鹤楼,最后才殷殷惜别。别后,袁宏道作诗〈怀龙湖〉寄李贽:

汉阳江雨昔曾过,岁月惊心感逝波。

老子本将龙作性,楚人元以凤为歌。

朱弦独操谁能识,白颈成群尔奈何。

矫首云霄时一望,别山长是郁嵯峨。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初夏,袁氏三兄弟及友人王以明、龚散木一行五人自荆州乘舟东下,又一次往黄安府麻城县龙潭寺造访李贽。据《麻城县志•袁中郎传》记载,这次龙潭之会,诸人畅所欲言、相互辩论,好不快哉!李贽对袁氏兄弟的评论是:兄宗道稳实,弟宏道与中道英特,都不愧为天下名士;但若论识力胆力,宏道乃迥绝于世,是真英灵男子汉。所以,“于入微一路”,即从哲理的方面把握李贽学说的精髓而张大其帜,足以担负此任者则非袁宏道莫属。袁宏道亦深感李贽嘱托之重,在诗中以李贽为唯一的知己和恩师。他作于此时的〈龙潭〉(《袁宏道集》卷二)诗:

孤舟千里访瞿昙,踪迹深潜古石潭。

天下岂容知己二,百年真上洞山三。

云埋龟岭平如障,水落龙宫湛似蓝。

爱得芝佛好眉宇,六时僧众礼和南。

 

五人在龙潭住了十日。别后,袁宏道作〈别龙湖诗八首〉,李贽亦以八首〈答诗〉相赠。二人诗中皆充满了极深挚的情谊和感人的离愁别绪。无疑,李贽的褒奖与揄扬,使公安“三袁”,特别是袁宏道,逐渐走到晚明文坛的聚光灯下,进而成为文学革新派的执牛耳者。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袁宏道被朝廷任命为苏州府吴县县令。在其任上,他深为官场束缚所苦,便时常以读李贽的著作来解闷。他说:“幸床头有《焚书》一部,愁可以破颜,病可以健脾,昏可以醒眼,甚得力。”受李贽〈童心说〉的启迪,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四年(1565年)春作〈敍小修诗〉。在给小弟袁中道的此文中,袁宏道正式提出了“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性灵说”,在文人荟萃、号称“人文渊薮”的江南地区开始了晚明文学革新运动之举。

202112phn009_01
“公安三袁”尺牍,北京首都博物馆藏。(图片提供:孔兰平/FOTOE)
202112phn009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9月1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