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元代翰林职责多

202114phn019_01
内蒙古元上都遗址的忽必烈雕像(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202114phn019_01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翰林国史院正式成立。以翰林学士承旨为主要负责人,以下依次为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和翰林直学士。属官包括翰林待制、翰林修撰、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等等。元代翰林学士承旨的品秩是中国历代翰林中最高,为从一品,这是蒙古统治者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

 

至元十二年(1275年),翰林侍讲学士王磐、窦默等请求分置翰林院,专掌蒙古文字,由翰林学士承旨撒的迷底里掌管,这个从翰林国史院独立出去的机构就是蒙古翰林院。蒙古翰林院的主要职能是翻译润色翰林国史院起草的诏书,以便皇帝和蒙古贵族阅读。翰林国史院和蒙古翰林院并置,是元代翰林制度的一大特色。翰林国史院的职能,在《新元史‧窦默传》有简明扼要的总结:“纂修国史,典制诰,备顾问”。

 

纂修国史

翰林国史院,顾名思义,主要职能是修史。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建议设立翰林国史院时,强调修史的重要性,请以右丞相史天泽监修国史,左丞相耶律铸监修辽史,王文统监修金史,忽必烈批准他的请求。至元元年(1264年),王鹗奏请纂修成吉思汗实录,后来,翰林国史院陆续纂修了十三位元朝皇帝的实录。

 

元朝所修的前代史书,翰林院也发挥了主要作用。元朝翰林学士承旨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都担任《辽史》、《金史》、《宋史》三部史书的总裁,侍讲学士揭傒斯也是《辽史》、《金史》的总裁。张起岩学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修史过程中,有些史官故意炫才,自以为是,编写内容失当,他都据理改定。欧阳玄制定了三部史书的凡例,同时撰写了三部史书的论、赞、表。揭傒斯更是为了修史工作废寝忘食,最后在修《金史》的岗位上逝世。

202114phn020_01
元修三史之一《金史》书影,由元朝脱脱主持编修。(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14phn020_01

典制诰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任命王鹗为元代第一位翰林学士承旨,他的主要职责是给忽必烈起草制诰文书。忽必烈即位后,发布的《即位诏》、《中统建元诏》都是王鹗起草的。翰林国史院正式设立后,起草制诰文书就成为其主要职能之一。“内则王侯之拜封、百官之制诰,外则遣使四夷、怀柔远人,凡王命,言必以文。”蒙古翰林院独立之后,翰林国史院起草的制诰文书,还要经过蒙古翰林院翻译润色,同时还要接受中书省、御史台的审查。因此,元代的翰林学士在制诰文书的撰写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

 

备顾问

元朝统治者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学习和借鉴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元世祖忽必烈是蒙古统治者中,较早认识到必须学习汉文化的代表人物,他设立翰林国史院,希望它能发挥顾问咨询的作用。宋朝降臣谢昌元曾奏请设立“门下省”,忽必烈责备翰林学士王磐说:“如是有益之事,汝不入告,而使南方后至之臣言之,汝用学问何为?”其实,王磐在翰林国史院任职期间,在参政议政方面,可谓尽心尽责。他请求整肃朝廷礼仪、安抚江南人心、保留按察司、反对在用兵宋朝之际征伐日本等等。同时,王磐还随时应对皇帝的咨询,元朝出兵宋朝,皇帝运筹帷幄之际,有不能决断之事,就派使者咨询王磐,王磐的回答往往都让皇帝很满意。

 

翰林国史院官员还参加朝政集议,他们所参与集议的事务范围很广,既讨论时事,也讨论关于礼仪、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事务。到元代后期,经筵侍讲成为经常活动,于是这也成了翰林国史院备顾问的重要职务。在提高元朝统治者的儒家文化修养上,翰林国史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除了修国史、典制诰、备顾问之外,翰林国史院的官员还会兼任其他临时工作,比如担任外交使节和主考官等。元世祖曾派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出使南宋,但郝经刚刚进入南宋国境就被贾似道扣押在真州,十六年后才能回到大都。翰林侍讲学士元明善积极推动元朝恢复科举制度,并担任了延祐二年(1315年)会试的主考官。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7月1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