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能飞天遁地的清宫戏台

202127phn027_01
十九世纪末,宫廷画家沈蓉圃笔下的京剧演员。(图片提供:FOTOE)
202127phn027_01

撰文: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刘翠

 

清代宫廷爱看戏,但这“戏”并不是电影,而是戏曲。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国粹之一,亦是中国戏曲影响力最大的剧种,它也是在千年中华文明已有的三百六十余个剧种中,较年轻的一个。清朝的众多皇帝都热衷宫廷戏剧活动,乾隆时期更被认为是京剧的萌芽时期,让紫禁城内的人展开了“戏曲人生”。

 

宫廷爱戏与徽班进京

清朝定鼎中原后,宫中的娱乐活动逐渐发生变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满人入关前的“篝火观舞”、“饮酒摔跤”等少数民族娱乐项目逐渐减少,戏曲成为宫中重要的娱乐。乾隆皇帝便是爱好戏曲的代表人物之一,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也是宫中戏曲活动的全盛时期。宫内外的许多戏台在此时纷纷建成,其中有乾隆为同样爱戏的母亲崇庆皇太后所建的寿安宫戏台。乾隆十六年(1751年),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皇帝下令改建寿安宫,当时已在院中临时搭建了三层戏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筹备母亲的七旬万寿庆典,乾隆下令再次修葺寿安宫。这一次,在中庭院正式修建了一座三层大戏楼。《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中就描绘了当时建成的戏台,三层戏台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这座戏台直至嘉庆四年(1799年),由于太后故去闲置已久,才谕令拆除。

202127phn028_01
崇庆皇太后像(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28_01
202127phn029_01
《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中的寿安宫(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29_01

宫廷爱戏仅有戏台不行,更重要是唱戏的伶人。乾隆年间,就有多次外地伶人进京于宫中演出,这也为京剧的诞生埋下伏笔。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贺自己的八十岁寿辰,召安徽著名徽剧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徽班三庆班进京献艺。之后,又有十几个徽班相继进京,其中实力最强的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合称“四大徽班”。徽班进京后,广泛吸收在北京流行的京腔、秦腔以及其他剧种的长处,南北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戏剧史上,有人将“四大徽班”进京作为京剧形成的标志。

202127phn030_01
乾隆皇帝像(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30_01

休闲、教化与仪典并重

清代宫廷爱戏,紫禁城里频繁上演剧目,演出机会更几乎是横跨整年。每年的元旦、立春、寒食、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庆日子要上演大戏;皇帝、皇后、皇太后生日的时候也要有戏曲助兴,帝后整寿如六十、七十、八十大寿,举行的大规模庆典里更少不了戏;如果宫中遇上喜事,像是皇帝大婚、册封妃嫔、皇子成婚等也会上演剧目。当然,这些都属于特殊节日和喜庆日子。在普通日子里宫中听戏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清代每月的初一、十五,或是夏日赏荷、冬日赏雪都会有戏曲助兴,可想而知当时戏曲上演的频繁程度。

 

上演宫廷戏曲可谓宫中欢度年节、庆贺喜事和休闲放松的主要娱乐。2019年1月9日,养心殿研究保护项目的工作人员,在养心殿西配殿南山墙前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发现两份道光年间的清宫春节曲目的戏折,里面记载了包括“升平除岁”、“福寿迎年”、“看装”、“下海”和“亭会”等19出曲目名单及演职人员。

 

有趣的是,这些宫戏还有“寓教于乐”的意义。乾隆年间,清朝的政治、经济逐步进入鼎盛时期,于是在精神文化层面,皇帝也会通过一些剧目来体现其对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倡导。如宫戏剧目《昭代箫韶》取材于《杨家将演义》,描写北宋名将杨继业全家尽忠报国,贤王德、昭辅政的故事;《劝善金科》则是以目连救母为故事题材的连台本戏,但除了目连救母主线外,还有朱紫贵卖身葬父、李晟平叛等辅线。这些剧目在编写戏本时,就有意加入了忠、孝、仁、义等积极的价值理念。此外,清宫戏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被赋予了鲜明的礼乐色彩。清代戏曲被纳入朝廷仪典,更成为衬托皇家威仪、丰富宫廷礼乐的重要部分。

 

能上天入地的戏台奇巧装置

畅音阁大戏台是清代修建的戏台中,保存下来而体量最大的戏台,现保留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区域。它始建于乾隆年间,体量较大,装饰精美,设计奇巧。外观看戏台共三层,从上至下依次是“福台”、“禄台”、“寿台”,实际内部在“寿台”之下,还有一层地井。

 

寿台地面以下的地井井口的盖板可以打开,下去直通后台,实际就是畅音阁的地下室。一般来说,每层戏台都有该层左右侧的上下场门。此处设计有地下室,实际是为了让演员在需要的时候从“特殊”入口进入戏台。地井中还有五口井,其中四口是旱井,人们利用它在演出时的共鸣来提高音量。中间一口是真的水井,为一些特殊场景供水,如海上或者喷水。

202127phn031_01
畅音阁大戏台(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31_01

有地井,自然也有天井。禄台、福台中间都各有一个天井,打开后能贯通上下,井口还设置有辘轳,演员及道具可以直接通过辘轳 “飞到”舞台上。当天井与地井配合使用,这个戏台便可以演上天入地的大戏了!举个例子,《升平宝筏》其实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西游记》。这个剧目如果在畅音阁演出,孙悟空向龙宫索要兵器,龙王告状这一出,天兵天将的扮演者就可以从仙楼“飞”上寿台;再或是唐僧途经通天河,被鱼精所困一出,若以寿台作为冰面,唐僧便可从寿台地板之下的地井下台,看起来就像是掉进了冰里,鱼精从地井上台,看起来就像是从冰面之下出来。

bulb

辘轳

利用滑轮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于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木,上面嵌上曲木,缠上绳子,下悬汲水用斗。

202127phn032_01
《升平宝筏》的故事内容就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32_01

除了畅音阁,现在故宫里还保存有倦勤斋内的小戏台,重华宫漱芳斋院中的戏台和室内的“风雅存”小戏台,都是乾隆时期建造。随着清朝灭亡,1923年,在漱芳斋为敬懿皇贵太妃生日所举行的外班演出成为宫中绝唱,延续两百多年的宫廷戏剧活动也到此结束。清代宫廷对戏曲的热爱和推崇,着实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是戏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6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