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昭君自荐还是被迫出塞?

202129phn013
粤剧《昭君出塞》(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29phn013

《汉宫秋》的题材,源于历史上著名的 “昭君出塞”,此乃汉元帝与匈奴的一次和亲事件。《汉书》、《后汉书》、《西京杂记》中均有简略记载。从汉朝开始,关于王昭君的文学作品已出现。这些作品通常着眼于昭君的个人悲剧,哀其不幸,怜其远嫁,如汉乐府《昭君怨》、晋石崇《王昭君辞》等;唐宋时期,这类题材就更多了。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杂剧《汉宫秋》,广取众家之长,推陈出新,以跃跃如生的人物、壮丽的场景和掷地赋声的辞章而自成一格,成为同类题材作品的一颗明珠,也是第一个将王昭君的故事写成戏曲,现存于世的作品。不过,《汉宫秋》中昭君出塞的故事,被改编得与史实迥然相异,面目全非,颠覆了整个出塞的事件。

 

《汉宫秋》以汉朝和匈奴关系为背景,塑造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中从全国征集的美女太多,皇帝无法逐一接见,便由宫廷画师画成肖像,以供御览。宫女为得到皇帝宠幸,争相向画师行贿,以求将自己画得更美艳动人。王昭君出身农家,被征入宫时因无钱应付画师毛延寿索贿,被他在美人图里丑化,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恩宠有加。不料曾经诬陷她的毛延寿畏罪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鼓动他向汉王索取昭君为妻。单于遣使赴汉,并以大兵随后,指名索取昭君,当时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番。元帝虽然不忍割爱,无奈兵微将寡,军力不振,宰相无能,朝臣怕死,只好一边埋怨:“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迭流”,一边哀叹:“满朝文武都做了毛延寿。”元帝忍痛送别后,昭君北行至国家边境,毅然投江自尽。昭君死后,元帝做了一梦,梦见昭君从匈奴逃回汉宫,但他还没来得及与昭君细诉衷情,就被大雁的叫声惊醒。于是他徘徊殿前,对着大雁尽情倾诉苦闷忧伤之情,故全剧的名字叫《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最后,单于对昭君之死深感后悔,命人将毛延寿押回汉室,元帝遂将毛延寿处死,以祭昭君在天之灵。

 

汉朝和匈奴的国力差异

《汉宫秋》改变了汉朝与匈奴的力量对比。据史书记载,汉元帝时,汉朝的国力比匈奴强大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匈奴经过汉武帝时期的征讨以及内部的纷争,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到了汉宣帝时,呼韩邪单于曾两次到长安觐见汉朝皇帝,决心归依汉朝,协助汉朝保卫边境。此时边境形势已经极为稳定,正因如此,汉元帝才改年号为竟宁。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鉴于北匈奴郅支单于已被汉朝远征军诛灭,内患已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长安朝觐天子,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赐之,让他迎娶宫女王嫱(昭君)为妻,号为宁胡阏氏。

 

马致远将汉强匈弱的历史颠倒过来,改写成匈强汉弱,为王昭君安排了一个出塞才能使边境安宁的环境。剧中呼韩邪单于“久居溯漠,独霸北方。”为了夺取昭君,赴汉胡使竟当面威吓汉元帝:“呼韩邪单于……特差臣来,单索昭君为阏氏,…… 陛下若不从,俺有百万雄兵,刻日南侵,以决胜负。”《汉宫秋》中的汉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危急存亡之秋,匈奴以兵戈相见要胁,要明妃和番。在强大蛮横的匈奴面前,汉朝毫无反抗之力,唯有服从。这种对整个历史环境的改动,强调汉弱胡强的历史背景,打上了作者所处元代异族统治的烙印,也改变了昭君和亲的原始意义。剧中汉朝忍辱屈从,突显了激烈的民族矛盾,从而引起强烈的戏剧效果。

 

昭君是自愿出塞非被迫

根据史实,昭君出塞是汉元帝对藩臣匈奴的赏赐,并非被迫和亲的结果,而且昭君是自愿远嫁匈奴。王昭君生卒年不详,但是籍贯可考。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王昭君以民间女子身份被选入宫,成为一名宫女。在未被皇帝召见时,宫女要在宫中旁屋里等待,故曰待诏。据《后汉书‧第79卷‧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由宦者任职,掌后宫贵人、采女事)求行。”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与汉人和亲。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

 

马致远不但改变和亲的性质,而且把入宫数载,不得见御的宫女王昭君,改为汉元帝宠信的“明妃”。历史上的王昭君并非汉元帝的宠妃,与汉元帝之间更无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在《汉宫秋》剧中,昭君出塞,走到匈奴边界便毅然投江殉国,这种重新安排昭君出塞的结局,使昭君的形象大大升华。然揆诸史实,王昭君并未投江自尽。嫁到匈奴后,她被封为“宁胡阏氏”,为呼韩邪单于诞下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师,是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亲汉,对昭君不薄,可惜呼韩邪单于在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得病辞世,王昭君婚后不到三年,就失去疼爱自己的夫君。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此人乃是呼韩邪单于另一位妻子的长子。王昭君自幼接受中原礼仪教育,自然难以接受,遂向汉朝“上书求归”。当时元帝已死,继位的汉成帝刘骜竟然敕令她“从胡俗,暂不归”,也就是要求王昭君依匈奴的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无奈之下,王昭君嫁给“儿子”,并诞下云为须卜居次、当于居次两个女儿。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昭君去世,葬于青冢(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202129ph002
元人明妃出塞图(图片提供: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129ph002

画工贪污确有其事

此外,葛洪的《西京杂记》中,记敍了画工贪污舞弊、昭君拒贿的情节:“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但书中并未指明为王嫱画像的画工是谁?仅在文中提及:“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画工毛延寿为杜陵人,所作的人物画,无论美丑老少都画得很像。) 王昭君被召见上殿,汉元帝发现她美貌冠于后宫,感到非常后悔,但对外国不能失信,不能换人,便追查此事到底,问罪画工毛延寿、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下杜阳望,全部弃市(于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籍没其家,家资巨万。根据这种说法,被杀的画工不只毛延寿一人。

 

马致远采用画工索贿的说法,并提高了毛延寿的画师地位,将他说成是中大夫之职,且自报家门:“为人雕心雁爪(心狠手辣),做事欺大压小,全凭诌佞奸贪,一生受用不了”、“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王法)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财,死后那管人唾骂。”除此之外,毛延寿在一开始的楔子中,就已东窗事发,叛逃匈奴,将画像献给单于,并怂恿他向汉朝索取昭君,否则兴兵来犯,将毛延寿虚构成为索贿不成,叛国投敌的卖国贼,埋下毛被“斩首祭明妃”的结局,令这场悲剧的政治色彩更浓厚,艺术效果更强烈,更能突出民族矛盾,反映元朝时汉人遭欺侮的处境。从此之后的大量戏曲小说,在挪用毛延寿这个角色元素时,往往深受马致远的影响。

202129phn014
湖北省兴山县王昭君故里的装饰画作(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29phn014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4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