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代表太子的纹饰,紫禁城中哪里找?

202127phn017_01
故宫文华殿(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17_01

撰文: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李颖翀

 

贵为九五之尊的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研经读史,增强文化修养之意义。明朝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兴建了恢弘壮丽的紫禁城。作为治国理政安居之所的紫禁城内,就有一处帝王“文经天地”之所,那便是外朝东路的文华殿。明清的很长时段内,它是帝王经筵的场所。不过,你知道吗,这处帝王的“文经天地”之所,初时是为东宫太子而设,至今这里都保存着代表太子的“三元纹”。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路,将其改称应天府。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扩建应天府,令刘基“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两年后(1368年),朱元璋在称帝的同时迁居应天府新宫,这应天府即明南京大内。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大内“正殿曰奉天殿,上御之以受朝贺……奉天门外两庑之间有门,左曰左顺门,右曰右顺门。左顺门之东曰东华门,内有殿曰文华殿,东宫视事之所也。”可见,位于南京的明大内宫殿中已置文华殿,是为皇太子辅政而备。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后即帝位,成为史上著名的永乐皇帝。他结束了明代以南京为都治理天下的历史,迁都北平(即北京),在燕王府基础之上,建北平皇城(紫禁城为皇城的一部分)。《明太宗实录》记载:“初,营建北京,凡庙坛、郊祀、坛场、宫阙、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北京紫禁城的修建大量沿用了南京大内的布局,将奉天门(太和门的前身)、奉天殿(太和殿的前身)、谨身殿(保和殿的前身)、乾清宫、坤宁宫、文华殿、武英殿等宫殿均“搬”到北京,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宫殿布局,加建殿宇,使得紫禁城比南京大内更为宏伟壮丽。

 

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落成之时,文华殿位于奉天殿(今太和殿)东侧。与南京大内的文华殿一样,它也为东宫辅政之用。文华殿位于文华门北侧,坐北朝南,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平面为“工”字形,与现今文华殿结构基本一致(明末文华殿被毁,直到清代康熙年间重建),但屋顶上覆绿瓦。据《周易》五行学说,皇家属中央为土,土为黄,故黄色成为最尊贵的色彩,皇家建筑也常以黄色为顶。然而,黄色并非皇族诸人皆可使用。比如屋顶,太子殿覆黄瓦即有僭越之嫌,故文华殿覆盖了绿色琉璃瓦——绿色在五行中属东方,与文华殿位置相符;绿色又代表生长,与皇太子身份相称。

202127phn018_01
文华殿屋顶(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18_01

作为太子殿,文华殿的整体设计也顾及了太子的身份。目前文华门前仍保存完好的大石雕,是记录这段往昔的一座无字碑。石雕雕刻三组近圆祥云纹饰,合称“三元纹”。紫禁城内无论太和殿、武英殿、乾清宫等殿前,及保和殿后均为龙纹石雕,独此处无龙饰而仅有祥云纹饰。盖因东宫虽为“国本”,未来之真龙天子,但毕竟身为东宫时并非“真龙”,宫中真龙天子只有皇帝一人。故为太子建的文华殿只能使用未现龙身,端始待发的“三元纹”。

202127phn019_01
文华殿门前的石雕(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19_01

明初规定,皇帝出巡,太子在文华殿监国;皇帝病重,太子则于文华殿视朝。此外,太子从“出阁”读书后到即位前均以文华殿为其学习、接受朝拜之所。“出阁”读书期间,太子在文华殿学习与午餐,晚上则回寝宫就寝。满十四岁前后,太子于文华殿举行标志成年的“冠礼”。逢太子册立、太子生日等重要日子,储君也是在文华殿接受百官朝贺。

 

自明仁宗开始,皇帝也常到文华殿召见臣子、商讨国事,文华殿已充作皇帝的便殿。但其正式修葺,提升为皇帝用殿则是在嘉靖时。《万历野获编》记载:“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易黄瓦,仍为主上经筵之所。”到此,嘉靖皇帝与文华殿还有一段宿世因缘。嘉靖皇帝朱厚熜原是偏安湖北一隅的藩王,恰逢其堂兄弟正德皇帝去世时无子,而亲弟弟又早夭,于是召他入京为帝。即位的过程几经曲折,朱厚熜进入紫禁城后又因原属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在前朝发生火灾,尚未修复完毕,只能暂于文华殿居住。

 

对于嘉靖皇帝来说,文华殿似一定程度上曾充当了他在京的“潜龙邸”。而后来的“大礼议之争”中,他试图追封生父并尊称其为皇考,力证自己继位的合理性。这是否成为文华殿之后被改复黄瓦的重要原因呢?无论如何,嘉靖十五年开始,文华殿不再是太子的宫殿了,它复上黄瓦成为皇帝的便殿。

202127phn020_01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像 (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20_01
202127phn021_01
文华殿透视图,民国测绘画。(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21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6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