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得名、成宫与建院——细说“紫禁城”的故事

202127phn001_new_01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01_new_01

撰文: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高希

 

“故宫”指过去的皇宫,北京故宫曾是明清两朝的宫殿。“紫禁城”既是故宫在明清时的旧称,也特指这座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明清皇家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是宫院一体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紫禁城”之名是从何而来?这座宫殿是怎样建成?从皇宫到博物院经历了哪些曲折变化?

 

名定紫微星

不论古今,只要在中华大地仰望星空,都会找到一颗位于正北方的闪亮星星——北极星,古人称它为“紫微星”。紫微星四周环绕着15颗星,它们像围墙一样围出一个空间,称“紫微星垣”,是古代传说中天帝的居所。从紫微星垣中取一个“紫”字,对应人间的皇宫,再加一个“禁”字,以示皇家禁地一般人不许入内,这就是紫禁城名字的由来。

202127phn002_01
北宋《天文图》碑拓片,图的中心部分可见标示了“紫微垣”。(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02_01

早在南北朝时,就有“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的说法,这时开始将皇宫称为“紫禁”。隋唐时,这个称谓更加流行,杜甫有诗云:“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到了明初,又有“吟看碧嶂清江雨,梦绕红楼紫禁城”的诗句,至此,紫禁城作为皇宫的称谓愈发流行。但“紫禁城”这词只在文人的诗词、文集中传颂,虽浪漫诗意,但并非官方正式称谓。当时官方沿用汉唐以来的习惯,将皇宫泛称“禁中”或“大内”。直到晚明万历年间,官方档案如《明会典》、《明实录》中才用“紫禁城”来称呼皇宫。随后,这一称谓被清朝官方沿用并正式确立下来。时至今日,当我们谈到故宫时,仍会用到“紫禁城”。

202127phn003_01
《明会典》中的紫禁城(图片提供:高希)
202127phn003_01

营建路漫漫

明朝最初的皇宫坐落于当时的首都南京,营建北京紫禁城,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说起。朱棣二十一岁起在北平(即现今的北京地区)出任燕王,朱元璋去世后,他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明朝政权。称帝后,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并于永乐四年(1406年)下诏兴建北京宫殿。之后十年间,遣官员到各地筹工备料,城砖来自山东临清、铺地金砖来自南直隶苏州、作为梁柱的楠木来自湖广及四川等地……十年后才派泰宁侯陈珪等人集中营建北京宫殿,最终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并于第二年正式迁都北京。从下诏修建到投入使用,耗时长达十四年半,动用工匠十万八千人,民夫过百万,可谓工程浩大!

202127phn004_01
明成祖朱棣是紫禁城的缔造者(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04_01

紫禁城营建不但耗时长,工程难度也极大。今保和殿后的一块云龙石雕,是现存最大的御路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200多吨。石料产自北京房山大石窝,距紫禁城七八十公里。如此庞大沉重的石料是怎样运来的呢?据明代宫廷建筑工程专家记载,沿途每隔五百米打一口水井,待寒冬时节,从井中打水泼到地上,形成一条冰道。再将石料放在名为“旱船”的运载工具上,动用了两万多名民夫,一千多头骡马,在冰面拖拽,就像纤夫拉船一样,用了近一个月才将这庞然大物运到紫禁城。十余年倾全国之物力,集广大人民之智慧,可谓功不唐捐,这才为后世留下了这座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202127phn005_01
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05_01

宫院焕新生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沿用的皇宫,相继居住过24位皇帝。它像一位穿越时间的旅行者,留下了明清两代不同时期的印记。例如它见证了正统年间远洋而来的瑞兽麒麟——长颈鹿;接受了万历时期泰西儒士利玛窦进献的异域礼物——自鸣钟;聆听了康熙年间太和殿重建落成时朝会大典上的中和韶乐;目睹了乾隆朝平叛胜利后三军将士齐聚午门的受俘大典。

 

紫禁城黄昏渐至。它挨中了隆宗门外天理教起义军射出的离弦之箭;它承受着纷至沓来、声震宫阙的西方列强铁蹄;它听到了养心殿内隆裕太后签署清帝退位诏时,溥仪的阵阵哭声。清帝退位后,清朝宣告灭亡,紫禁城也不再是皇宫了,它有了一个令后世人们更为熟悉的名字——故宫。

 

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精华,也是中国近代公立博物馆事业梦开始的地方。清帝退位后,故宫收归国有。1914年,外朝区域成立了全国首家对外开放的公立博物馆古物陈列所;1925年,内廷区域成立了此后蜚声海内外的故宫博物院;1926年,历史博物馆也在故宫午门、端门区域开设展厅,一座紫禁城,三间博物馆,蔚为壮观!此后的战争年代,故宫在艰难中发展,故宫的文物经历了南迁北返,紫禁城的几处区域也最终合并于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06_01
1925年在乾清门举行故宫博物院开幕仪式(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
202127phn006_0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故宫的环境得以改善,古建筑得以修葺,文物得以保护,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各项博物馆工作稳步发展,向世界呈现出一个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故宫。

 

斗转星移,一代又一代的故宫人艰辛努力,对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对博物馆发展道路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的四个故宫建设体系。随着紫禁城进入又一个六百年,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故宫也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胸拥抱世界!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6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