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故宫建筑中包含儒家、阴阳、天文理论?

1206phn014_01
太和门(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1206phn014_01

故宫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以建筑作为符号,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儒家所推崇的古代礼制,是故宫建筑着重表现的主题。故宫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以附会“前朝后寝”的要求。宫前区有大明门(大清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皇极门、太和门),以附会“五门三朝”。宫门两侧,左有太庙,右为社稷坛,以附会“左祖右社”。外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依次坐落在高八米多的“土”字形台基之上,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故宫建筑的尊卑高下显然有别,反映出“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礼制要求。外朝主要用于理政,不论在建筑尺度上还是在建筑结构和装饰上,等级明显高于以生活起居为主的内廷。撷芳殿等处皇子的居所等级相对较低,朝臣和宦官值舍的等级更低。就以太和殿为例,太和殿位居紫禁城的中心,亦为北京城的中心,象征皇帝是万民的核心。殿高三十五余米,喻意天子之堂之高贵。这种布置突显出以天子为尊的礼序境界。

1206phn015_01
吻兽的多少显示了该建筑的尊卑(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1206phn015_01

故宫建筑成功地运用了阴阳理论,在外朝、内廷、东西六宫、宁寿宫和慈宁宫区域以及其他建筑中,形成对比错落、强弱得当的效果,阴阳调和得十分和谐。五行思想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宫殿及墙垣以红、黄色为同调,红属火,主光大,黄属土,属中央,象征帝王之居至尊至大,为天下中心。文华殿等属文化、文治方面的宫殿多建在东侧,从木从春;武英殿等属兵刑、武备的宫殿多建在西侧,从金从秋。在外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下的“土”字形台基,则是中央的象征。

1206phn016_01
文华殿位于紫禁城东侧,明代曾为“太子视事之所”。(图片提供:海峰/FOTOE)
1206phn016_01
1206phn017_01
武英殿位於紫禁城東側,與文華殿遙對。(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網站)
1206phn017_01

故宫建筑在深红及黄色的基调下,根据不同的用途,按五行、五色作适当调整。如皇子居住的撷芳殿,俗称南三所,覆绿色琉璃瓦,与所谓“青宫”一致。从木从春,以示青少年蓬勃向上的成长过程。文华殿在明初为太子宫,亦用绿瓦,后改为皇帝便殿,换成了黄瓦。文渊阁为藏《四库全书》之所,覆黑色琉璃瓦,因黑色代表水,水能克火,以期所藏书籍免遭火灾。中轴线北端御花园的天一门,取“天一生水”之意,墙用灰黑色,与所处北方水的方位相合,使整个紫禁城免受火侵。故宫北面玄武门两侧房屋也采用黑色琉璃瓦,以示水和冬的意境。午门位居南端,建筑彩画一变其他各地青绿为主的色调,改用主火的红色色调,充满强烈的气氛。

1206phn018
南三所曾为皇子居住之所(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网站)
1206phn018

古代天文学家认为紫微星垣位于中天,是天帝的居所,故将天帝所居的天宫称为紫宫。皇帝贵为天子,也将皇宫喻为紫宫,以期江山永固、四方归顺、八面来朝。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是北天中央的三垣星宿。紫微垣位于中心,为天帝居所,故人们将皇宫也称为紫微宫。故宫建筑布局也取象于紫微垣,将太和门比作紫微星垣的阊阖门,将太和殿与紫微星垣天皇大帝星座相对应。内廷后三宫,连同东西六宫,亦合紫微垣十五星之数。

1206phn019_01
太和殿前的日晷,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1206phn019_01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的建筑风格不但传承汉文化,也融入满族文化。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皇宫之清宁宫形制改建坤宁宫。于前檐东次间辟门,室内三面环炕,窗纸外糊。这种异于汉族传统居住形式的做法,源于生活于东北高寒地区满族民间“口袋殿”、“万字炕”、“窗户纸糊在外”的居住习俗,同时也与满族萨满教祭神需要有关。

1206phn020
坤宁宫(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网站)
1206phn020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7月2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