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蔡元培与鲁迅三兄弟的同乡情谊

202117phn024_01
1933年,鲁迅(左)、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中)、蔡元培(右)在上海孙中山故居合影。(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17phn024_01

蔡元培与周树人(笔名鲁迅,1881-1936年)同是浙江绍兴人,二人之间长达二十余年的交往是可以肯定的,绝不疏远,但又不算十分密切。鲁迅有好几次在蔡元培主持的机构中工作,蔡元培也看重这位比他小十四岁的后辈。还有他的二弟周作人(1884-1967年)、三弟周建人(1888-1984年),在有需要的时候也得到一些照应。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为教育总长。教育部成立后,蔡元培聘用学者许寿裳,许又推荐他的挚友鲁迅入部工作,蔡元培说:“我久慕其名,正拟驰函延请”。不久,鲁迅便到教育部担任部员,自此之后二人始常常见面。

 

早在1904年初,蔡元培与何阆仙在上海创办《俄事警闻》,袒日而抑俄,鲁迅在日本批评说,“此事太无远见”,若日本战胜俄国,独霸东亚,中国人受殃更甚。于是托沈瓞民带信给蔡、何二人提出意见,大略谓持论不可袒日,要劝国人认真研究国际时事。《俄事警闻》持论有所改变,相信鲁迅去函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时,觉得学德语有困难,与留学日本的从弟蔡国亲通信时提到此事。蔡国亲复信说,周树人、周作人兄弟都说“最要紧的是有一部好字典”。后来蔡元培又收二人合译的《或外小说集》,大都是北欧的短篇小说,译笔比林琴南所译的还要古奥,“域外”写作“或外”,可见鲁迅那时候对于小学的热心。

bulb

小学

指研究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和解释字义的训诂学,是传统经学下的一科。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前后不过半年,鲁迅则一直留在教育部中工作至1926年,长达十四年之久。1917年间,鲁迅为二弟觅职,数度与蔡元培接触,不久,蔡元培便安排周作人在北大附设的国史编纂处工作,之后又聘他为北大文科教授。这年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蔡元培则协助鲁迅搜集金石拓本。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写下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杂文、随感录等,开始使用“鲁迅”笔名。1920年8月,北大中国文学系聘鲁迅为兼课讲师,任教“中国小说史”。他在北大任教,至1926年离开北京时止,接着南下辗转厦门大学、中山大学,1927年又从广州前往上海,开始了他最后十年的生活。据许寿裳说,鲁迅初至上海,即不愿教书,许告知蔡元培,即聘为大学院著作员,每月酌送补助费300元,至1931年职位被裁。

202117phn025_01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17phn025_01

鲁迅三弟周建人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十年,因印书馆被日军炸毁,所有人员停职,生活艰难。鲁迅盼许寿裳转请蔡元培代为设法,即使往他处谋事,亦愿服务。数月后,周建人复得商务印书馆聘约。蔡元培出面相助,鲁迅非常感激。

 

在蔡元培、鲁迅二人的关系史上,最为人所注意的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时期的活动。1932年12月,蔡元培与宋庆龄等发起这个组织,不久,鲁迅亦因蔡元培之招而加入,任上海执行委员。次年6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暗杀,鲁迅认为这“原是对于孙夫人和蔡元培的警告,但他们是坚决的”,言下颇表感佩。

202117phn026_01
1933年6月,杨铨(字杏佛)在上海被杀害,鲁迅作《悼杨铨》。(图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7phn026_01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寓所。蔡元培与宋庆龄等组织治丧委员会主持丧葬事宜,亲为执绋送殡,并在葬仪上致悼词。随后,蔡元培出任鲁迅纪念委员会主席,推动出版《鲁迅全集》的工作,又撰《鲁迅先生轶事》一文,在《青年界》和《宇宙风》发表。1938年他为《鲁迅全集》作序,推崇鲁迅为“新文学开山”。

 

蔡元培对鲁迅三兄弟的提携,固然由于他们是同乡相熟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他爱护人才、珍惜后辈,必要时伸出援手。鲁迅三兄弟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对于不是同乡的人士,可举的情况也有不少。就算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请他写推荐书,他并不推辞,据说一般的推荐书只署名,积极举荐能干者则加盖印鉴。知道他习惯的人一看即明白,就根据应征者的具体表现考虑是否聘用,无论怎样,都可以说是鼓励年轻人上进的一种做法。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5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