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蔡元培如何面对“五四运动”浪潮?

202117phn014_01
油画《启蒙者》,描绘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左四为蔡元培。(图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7phn014_01

北京大学是全国最高学府,蔡元培在1916年12月底接任校长之职,翌年1月初就职。他先后聘用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主任。1918年间,蔡元培在北大发起组织进德会,并开办校役夜班,还发起成立新闻学研究会。12月,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月刊》撰写发刊词,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破除“学生专己守残之陋习”,这确立了北大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则成为了蔡元培人生中及北大校史上备受瞩目的重要事件。

202117phn015_01
蔡元培“兼容并包”手稿(图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7phn015_0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因为曾经向德国宣战,是战胜国之一,但日本则坚称德国以前在山东获得的全部权利应由日本继承,并提出中国政府曾经表示“欣然同意”的换文,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中力争权益的行动,结果宣告失败。

bulb

换文

指双方当事国互换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照会,就特定事项达成一致的协议。

从1919年4月下旬开始,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到中国,国人十分愤慨,已有请愿行动,矛头直指北洋政府的亲日派官员。及至得知段祺瑞政府早在1918年与日本秘密订立山东问题换文,果然真有“欣然同意”字句,于是群情更加激动。

 

5月3日,蔡元培从外交委员长汪大燮处获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政府准备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的消息,他旋即告知北大学生代表。5月4日,北京大学及其他大、中学校学生共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集会结束后,学生游行到使馆区交请愿书,要求英、美不要偏袒日本,但行动为军警所阻,后来演变成为过激行动,群众捣毁交通总长曹汝霖的住宅,殴打另一名官员章宗祥,军警拘捕了三十多名学生,史称“五四事件”。

 

当晚,蔡元培出席北京大学学生为营救被捕学生而召开的大会。5日及6日,他与北京其他高校校长开会讨论如何营救被捕学生,并在6日下午,与各校校长同往教育部及警察厅,要求释放学生。第二天,他率领全部师生欢迎和慰勉获释学生

202117phn016_01
蔡元培等联名保释被捕学生的信(图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7phn016_01

五四事件的消息传出后,各大城市均有学生响应罢课,工人发动罢工,商人抵制日货和罢市。至此,学生爱国运动遂发展成为包括各阶层民众在内的全国性运动,汇为五四运动的洪流,影响深远。结果,北洋政府于6月5日释放所有被捕学生,免去三名亲日官员的职务,饬令巴黎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激发了青年对国家民族的爱护和责任感,在对外方面是反帝国主义的表现,在文化方面也有特殊的意义。早从1915年开始,中国学界已经展开了一个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新青年》),胡适、李大钊、鲁迅(周树人)等人先后参加编撰和撰稿工作,蔡元培积极支持,遂使北京大学这所全国最高学府,成为新思潮的策源地。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与其后的五四运动结下不解之缘,而有“五四新文化”之名,甚至把两者合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出现,五四运动反过来把新文化运动推向高峰。

 

蔡元培在1919年5月4日当天曾劝学生不要到天安门去,事发之后表示不赞成学生过激的行动。学生被捕后,他又作为代表,为营救学生而四处奔走,直至学生释放出来为止。事后,蔡元培请辞,但在各方挽留下复任。他表示希望学生安心求学,以科学救国思想,养成模范人格,“力学报国”。在有余暇时,可以服务社会,担负指导平民的责任,尽力于平民教育,预备将来解决中国一时尚未能解决的大问题。

 

蔡元培一向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任何救国救时的方案,如果缺乏教育专业的支援,都可能大打折扣。有些人批评他缓不济急,但他认为振兴国家民族是百年大业,急不来的。蔡元培语重心长的话,相信就是五四运动深层的真谛,在一个世纪之后,彰彰明甚。今日重提蔡元培及五四运动,其意义也在于此。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5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