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蔡元培如何面對「五四運動」浪潮?

202117phn014_01
油畫《啟蒙者》,描繪新文化運動中的代表人物,左四為蔡元培。(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7phn014_01

北京大學是全國最高學府,蔡元培在1916年12月底接任校長之職,翌年1月初就職。他先後聘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李大釗為圖書館主任。1918年間,蔡元培在北大發起組織進德會,並開辦校役夜班,還發起成立新聞學研究會。12月,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月刊》撰寫發刊詞,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破除「學生專己守殘之陋習」,這確立了北大自由、寬鬆的學術環境。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則成為了蔡元培人生中及北大校史上備受矚目的重要事件。

202117phn015_01
蔡元培「兼容並包」手稿(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7phn015_0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因為曾經向德國宣戰,是戰勝國之一,但日本則堅稱德國以前在山東獲得的全部權利應由日本繼承,並提出中國政府曾經表示「欣然同意」的換文,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中力爭權益的行動,結果宣告失敗。

bulb

換文

指雙方當事國互換內容相同或相似的照會,就特定事項達成一致的協議。

從1919年4月下旬開始,巴黎和會的消息傳到中國,國人十分憤慨,已有請願行動,矛頭直指北洋政府的親日派官員。及至得知段祺瑞政府早在1918年與日本秘密訂立山東問題換文,果然真有「欣然同意」字句,於是群情更加激動。

 

5月3日,蔡元培從外交委員長汪大燮處獲悉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政府準備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的消息,他旋即告知北大學生代表。5月4日,北京大學及其他大、中學校學生共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集會結束後,學生遊行到使館區交請願書,要求英、美不要偏袒日本,但行動為軍警所阻,後來演變成為過激行動,群眾搗毀交通總長曹汝霖的住宅,毆打另一名官員章宗祥,軍警拘捕了三十多名學生,史稱「五四事件」。

 

當晚,蔡元培出席北京大學學生為營救被捕學生而召開的大會。5日及6日,他與北京其他高校校長開會討論如何營救被捕學生,並在6日下午,與各校校長同往教育部及警察廳,要求釋放學生。第二天,他率領全部師生歡迎和慰勉獲釋學生。

202117phn016_01
蔡元培等聯名保釋被捕學生的信(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17phn016_01

五四事件的消息傳出後,各大城市均有學生響應罷課,工人發動罷工,商人抵制日貨和罷市。至此,學生愛國運動遂發展成為包括各階層民眾在內的全國性運動,匯為五四運動的洪流,影響深遠。結果,北洋政府於6月5日釋放所有被捕學生,免去三名親日官員的職務,飭令巴黎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激發了青年對國家民族的愛護和責任感,在對外方面是反帝國主義的表現,在文化方面也有特殊的意義。早從1915年開始,中國學界已經展開了一個新文化運動,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第二年改名《新青年》),胡適、李大釗、魯迅(周樹人)等人先後參加編撰和撰稿工作,蔡元培積極支持,遂使北京大學這所全國最高學府,成為新思潮的策源地。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與其後的五四運動結下不解之緣,而有「五四新文化」之名,甚至把兩者合稱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五四運動的出現,五四運動反過來把新文化運動推向高峰。

 

蔡元培在1919年5月4日當天曾勸學生不要到天安門去,事發之後表示不贊成學生過激的行動。學生被捕後,他又作為代表,為營救學生而四處奔走,直至學生釋放出來為止。事後,蔡元培請辭,但在各方挽留下復任。他表示希望學生安心求學,以科學救國思想,養成模範人格,「力學報國」。在有餘暇時,可以服務社會,擔負指導平民的責任,盡力於平民教育,預備將來解決中國一時尚未能解決的大問題。

 

蔡元培一向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認為任何救國救時的方案,如果缺乏教育專業的支援,都可能大打折扣。有些人批評他緩不濟急,但他認為振興國家民族是百年大業,急不來的。蔡元培語重心長的話,相信就是五四運動深層的真諦,在一個世紀之後,彰彰明甚。今日重提蔡元培及五四運動,其意義也在於此。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5-04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