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姓名如何反映伦理关系?

202120phn017_01
《百家姓》全文,河南漯河姓氏文化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尤亚辉/FOTOE)
202120phn017_01

每个人都有姓氏,其实“姓”本来只是“生”的意思,加“女”偏旁成为形声字,表示人都由女性所生,这女性就是母亲。为何没有父亲呢?人类学家研究认为,远古的人类最初并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父亲,但母亲喂奶和抚育成长却是知道的。著名典籍《百家姓》内列有504个姓氏,其中单姓有444个,复姓有60个。在数百个姓氏中,这书开首以“赵钱孙李”姓氏为先,是因为这书成书于宋朝,“赵”是国姓,因此奉为第一,可见姓名本身已反映社会关系。

 

在上古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统,源自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近亲通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曾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可见当时的人已知近亲结合不利后代繁衍。故此,同姓不婚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夏代以前是母系社会,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夏代以后,一夫多妻的父权社会逐渐确立,以男姓为主导,女性的地位较低。当时,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女称姓。

 

男子称氏是为了“别贵贱”,因为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在周朝的分封制下,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并根据封国称氏,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又如周成王封周公的儿子姬伯禽至鲁国为鲁公。诸侯也可为属下封土命氏,如楚国贵族屈原的先祖屈瑕因受封屈地而称氏。另外,也有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等。当时也有不少“百工”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屠等,他们并非平民或奴隶,而是管理奴隶的低级贵族。可见,当时姓氏可以表明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成为显贵身份的符号。现今,“百姓”一词泛指民众,然而,《尚书》、《诗经》则往往以“百姓”和“黎民”对举,专以“黎民”表示民众,而以“百姓(氏)”泛指统治阶层。

202120phn018_01
屈原的先祖屈瑕因受封屈地而称氏。图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屈原雕像。(图片提供:杨兴斌/FOTOE)
202120phn018_01

春秋战国时代,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原来的等级制度受到冲击,宗法制和井田制日渐松弛,很多贵族降为平民,有的甚至沦为奴隶,血统贵贱的界线已难以维持。同时,一些庶人、商人得到充分显示才能的机会,社会地位不断提升。这时候,称氏也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本来无氏的平民在频繁的社会互动中以氏相称,成为促进社会交流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当男性逐渐拥有氏时,氏就成为人们互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而原来数目不多的姓则被大量涌现的氏所取代,变成姓氏不分,或是姓氏合一。自汉代以来,则通称为姓。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指出:“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人们在晚上会看不清对方,须各以代号来称呼,自我通报名字来识别身份,“名”因此而来。

 

夏周两代的人都只有姓名,不另取字。自周代始,人不但有“名”,而且还有“字”。《礼记‧曲礼》指:“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而字”。古人出生三个月内要取名,男子二十岁时行成人的冠礼,父亲便给他取字,女子十五岁时便取字。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注释《礼记》时说明:“字者,人年二十,大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就是说男性二十岁成年,已具备当父亲的尊严,平辈或晚辈直呼其名就不够尊重,所以另取一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ulb

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头发,或插住帽子: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名、字还可以用来表示个体在家族中的排辈。“伯(孟)”、“仲”、“叔”、“季”就用以区分兄弟间的长幼次序。其中的“伯”和“孟”又有区别:嫡长子女称“伯”,庶(妾所生)长子女称“孟”。如周初的伯夷、叔齐为两兄弟,观其名可知是两人分别是排行第一和第三;孔子,字仲尼,可知其是排行第二;民间故事中的孟姜女,就是姜姓庶母所生的长女。为何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全部都称为“子”?“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男子的尊称,类似现在的“先生”。

202120phn019_01
河北秦皇岛孟姜女庙,从“孟姜”二字便可知她是庶母所生的长女。(图片提供:张永新/FOTOE)
202120phn019_01

汉代以后,逐渐兴起在名、字中以相同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辈关系。如唐代太守颜杲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以及他们的堂兄弟书法家颜真卿都共用“卿”字。明朝崇祯帝朱由检和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历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其名的首字和次字的一个偏旁(木)都是兄弟间共用的辈名,而能代表个人的就只剩下其余的半个字了。正因为姓名有价,故元末盐运工人张九四、张九五、张九六几兄弟,造反称王后,便马上改名为张士诚、张士德、张士信了。

202120phn020_01
张士诚的小名是九四(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20phn020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2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