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从“义侠”到“武侠”

声音导航

 

202108phn022_01
玉麒麟卢俊义、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雕塑,山东省泰安市东平罗贯中纪念馆水浒园忠义堂展品(图片提供:俄国庆/FOTOE)
202108phn022_01

自《三侠五义》以后,侠客的形象由负面逆转为正面。在现代语汇系统中皆被推崇、揄扬的字眼,自是饶具意义的。“义气”已经被等同于“正义”,成为侠客的精神和行事的最高准则。尽管从见南山人的《金钏缘》开始,林纾的〈傅眉史〉继之,以被标目为“武侠”的小说,重新开启侠客敍事的新阶段,但侠客形象大抵已算定型,至多不过有些“小德出入”,多增添些许文人诗酒风流的特性而已,大原则“正义”是绝对不能悖离的。

 

晚清至民国期间,赓续《三侠五义》的说部颇为流行,《小五义》、《续小五义》的续书,甚至高达十数种;而《仙侠五花剑》、《七剑十三侠》的风行,更有推波助澜之效。于是,武侠小说就堂堂问世,影响了一甲子的广大读者。

 

一般认定的“武侠小说”,是1923年平江不肖生所撰写的《江湖奇侠传》为嚆矢,其后以还珠楼主、王度庐、白羽、郑证因、朱贞木为代表的武侠小说,被名之为“旧派”;而1949年武侠重镇自大陆移转到香港、台湾,梁羽生、金庸、古龙、司马翎、卧龙生等数百位名家,则被视为“新派”,在华人世界引起广泛瞩目。同时凭借着多媒体,如电影、电视剧、广播剧、漫画、动画、游戏电玩的推广,侠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侠客精神”,早已渗透入整个中华文化圈之中,形成了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武侠小说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教科书”,标识着一个武侠时代的来临。其中金庸小说被翻译成十数种外国语言,不仅为海外华人所喜爱,也吸引了不少外国的读者;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更成为欧美动作片所取法的标竿。中国的游侠文化,无远弗届,至此漪欤盛哉,蔚为大观。

202108phw015
武侠小说作家,左为“旧派”的平江不肖生与右为“新派”古龙(图片提供:林保淳)
202108phw015
202108phn023_01
李小龙蜡像,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品(图片提供:尤亚辉/FOTOE)
202108phn023_01

纵观民国以来的“武侠”,尽管梁羽生等人始终认为“侠”远较“武”来得重要,但实际上,却是以“武”彰显出其类型特色。“武”字一词四义,包括了武士、武勇(侠)、武器、武艺(武),在武侠小说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元素,并为其文学及趣味多添了几分曲折迂回的波澜和色彩,成为备受读者欢迎的通俗说部,更成为宏扬侠义精神的最佳媒介,在整体社会造成深远且广泛的影响。

202108phw016
1972年《猛龙过江》电影海报(图片提供:林保淳)
202108phw016

从历史上的侠客形象转变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个现象,一是侠客本是历史上实际存在,且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真实人物,每个时代都有一群被称为“侠”的人物;二是每个时代对侠的定义,都随着不同时代的观念介入而有所不同,且各有特色;三是因此对侠客的评价也大相径庭,但其趋向则是逐渐由负转正;四是中国主流思想、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正义观,在最终的侠客形象中占了主导位置,且不能移易或改变;五是在整个侠的形象转变过程中,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绝对不容忽视。

 

不过,无论如何,文学作品是具有理想的,侠客敍事也有其一定的虚构性质,绝不能将其与现实社会等同为一。武侠小说虚构出一个从现实模拟而来的“江湖世界”,这是想像的一个空间。在这空间中,有许多事实上与现实悖反的描述,比方说,从司马迁就开始质疑的人间是否真的有所谓的“正义”?即使我们真的相信“正义”是存在,它真的就一定会如侠客敍事作品中,一般永远都能战胜“邪恶”吗?在社会上饱经挫折、看惯人间百态的人,总能轻易以现实的例证,戳破其虚构之处,“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然则,此一虚构的文本,究竟又读之何益?

 

基本上,侠客敍事(包括武侠小说)当然是不足凭信,其中有太多理想寓托的成分,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尽管不足凭信,却也具有“可能性”,或许、万一“正义”真的可能战胜“邪恶”呢?这就足以带引我们去相信,去希望世间或许真的是有“正义”,且“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回事,而这一希望,这一信念,将使我们愿意效法书中的侠客,尽一己之力去圆成这一希望。只要你愿意相信有,则无论现实中有或没有,最后必将拥有。这就是武侠小说,正是侠客精神的现代意义。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