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齐桓公如何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声音导航

 

202103phn015_01
齐桓公(图片提供:俄国庆/FOTOE)
202103phn015_01

因鲁庄公曾扶持公子纠,齐桓公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因此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就派大军讨伐鲁国,双方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展开大战。齐军依仗自己人多势众,接连发动攻势,企图先发制人,可惜鲁国有机智的谋臣曹刿(又作曹翙或曹沬),以“一鼓作气”的战略击败齐军,将齐军逐出国境。

bulb

“一鼓作气”

这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鲁两军对阵,齐军接连发动进攻,鲁庄公听到齐军击鼓冲锋,也下令还击,但曹刿连忙制止,说要等等。齐军接连发动几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等到第三次进攻时,齐军已变得没精打彩。曹刿看准时机,下令出击,鲁军听到号令,勇猛非常,把齐军打得落荒而逃。鲁庄公问曹刿,为何要待齐军第三次进攻才还击,曹刿回答说:“打仗靠的是一股子气,当齐军第一次击鼓时,气势最盛,而他们兵力强大,如果我们马上还击,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但当他们一而再、再而三进攻,气势自然不断衰竭,这时我们再一举反击,取胜的机会就大得多了。”后世用这成语来比喻趁有干劲时,一口气把工作完成。

202103phn016_01
曹刿(图片提供:缘紫舞/FOTOE)
202103phn016_01

北杏会盟

齐桓公在长勺战败后,吸取教训,专心致力于国内建设。在管仲、鲍叔牙等大臣辅佐下,齐国很快强大起来。这时,齐桓公就想着在各国中称霸。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正月,管仲给他出主意,指周僖王刚刚即位,齐桓公前往祝贺,顺便说说宋国南宫万弑闵公、大夫仇牧以及大宰督,造成宋国公子们出奔,国内一片混乱,请天子下令确定宋国的君位,只要得到天子的命令,召集诸侯就名正言顺了。

 

由于平王东迁后,周室势力日渐衰弱,周天子已不获列国诸侯重视。周僖王见齐桓公派使者觐见,自然高兴万分,并应齐桓公的请求,让他召集各国诸侯。齐桓公得到周天子的首肯,以安定宋国内乱为名,首次召集诸侯于北杏(今山东东阿)聚会。这次会盟,只有宋、陈、蔡、邾这四国参与,而且宋国国君在会盟未完结就先走了。北杏之会是齐桓公初为盟主,是齐国争霸的开端。当时在黄河下游诸国中,能够同齐国争雄的只有鲁、郑、宋三国,因此必须得到这三个国家的认同,才算确立霸业。因鲁、遂两国拒绝会盟,齐桓公为取得霸主地位,必先对鲁、遂两国采取行动。

202103phn017_01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出土于山东嘉祥(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03phn017_01

争霸手段

遂是小国,北杏会盟之后的同年六月,齐桓公首先率领陈、蔡等国把遂国灭了,理由是遂国不来会盟,有违周天子命令。鲁是大国,齐桓公采恩威并用的策略。当年冬伐鲁,鲁国战败,请求讲和,齐桓公同意,并与鲁庄公于齐地柯(今山东东阿)会面。鲁大夫曹刿以匕首劫持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齐桓公初应允,其后又后悔,不想归还土地之余,亦要杀曹刿。管仲劝齐桓公要守信,不可弃信于诸侯。《史记‧齐太公世家》载:“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刿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202103phn018_01
曹刿挟齐桓公画像石拓片(局部)。山东博物馆藏品 (图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03phn018_01

古代诸侯级别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宋国是公,齐国是侯,宋国看见齐国称霸,心里不服气。在齐鲁结盟后,宋国就退出联盟。齐桓公见此便联合各国诸侯一起讨伐宋国,连周天子都派军队参与。宋国看见大军压境,才知大事不妙,只好求和,这时各国诸侯共推齐桓公当盟主。郑国看到齐国势力强大,自知不是对手,也放弃争霸。

 

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与宋、陈、卫、郑等诸侯,又一次会盟于鄄(今山东省鄄城北旧城)。这次会盟,由齐桓公独自召集,足见其号令诸侯的影响力,确立齐国霸主的地位,齐被尊为霸主,齐桓公也以“尊王攘夷”作为政治号召。《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在齐国称霸的同时,位于南方的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更想逐鹿中原,与齐国争雄。面对楚国的威胁,齐桓公率领中原各国大军,直驱楚国边境,双方对峙了很长时间,可是谁都不敢进攻。最后还是管仲出了个主意,让楚国向周天子进贡“包茅”,给楚国下台阶。于是双方就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虽然齐国并没有战胜楚国,但亦制止了楚国北进的企图,穏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史记》有述:“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bulb

逐鹿中原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意思是指在中原争夺天下。

bulb

“包茅”

成束捆绑的青茅草。古代祭祀时,用来滤酒去滓,为春秋时楚国的贡物。《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史记‧卷六二‧管晏传》:“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202103phn019_01
齐国故城模型。山东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聂鸣/FOTOE)
202103phn019_01

挟天子以令诸侯

齐桓公能够称霸,除了因齐国国富兵强之外,更重要的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即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齐桓公不但事事以周天子为号召,甚至周王朝君位的继承都得依赖他扶持,这可看出他的势力有多大了。例如,周惠王在世的时候,并不喜欢太子郑,想把他废除。太子郑知道后,就央求齐桓公替他作主。管仲又给齐桓公出主意,让齐桓公带着各国诸侯拜见太子,并且轮流宴请太子,场面非常隆重,周惠王虽然不满,可又不敢开罪齐桓公,那就不提废太子一事了。周惠王死后,太子郑很顺利继承王位,是为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后,为了感谢齐桓公对他的支持,特地派人把祭祀祖先的祭肉分给他。《史记‧齐太公世家》载:“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彤弓矢、大路,命无拜。”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齐桓公此时正在葵丘与各国诸侯会盟,于是藉这机会,摆出“尊王”的姿态,他下跪接受周襄王所赐的祭肉,借此让其他诸侯看其“尊王”的样子,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bulb

古代祭祀时的供肉;福佑:“天地所胙”;古同“祚”,指君位;赐予:胙土(帝王以土地赐封功臣,酬其勋绩)。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