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齊桓公如何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

聲音導航:

 

202103phn015_01
齊桓公
202103phn015_01

因魯莊公曾扶持公子糾,齊桓公對此一直懷恨在心,因此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就派大軍討伐魯國,雙方在長勺(今山東曲阜縣北)展開大戰。齊軍依仗自己人多勢眾,接連發動攻勢,企圖先發制人,可惜魯國有機智的謀臣曹劌(又作曹翽或曹沬),以「一鼓作氣」的戰略擊敗齊軍,將齊軍逐出國境。

bulb

「一鼓作氣」

這成語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齊魯兩軍對陣,齊軍接連發動進攻,魯莊公聽到齊軍擊鼓衝鋒,也下令還擊,但曹劌連忙制止,說要等等。齊軍接連發動幾次進攻,魯軍都沒有應戰,等到第三次進攻時,齊軍已變得沒精打彩。曹劌看準時機,下令出擊,魯軍聽到號令,勇猛非常,把齊軍打得落荒而逃。魯莊公問曹劌,為何要待齊軍第三次進攻才還擊,曹劌回答說:「打仗靠的是一股子氣,當齊軍第一次擊鼓時,氣勢最盛,而他們兵力強大,如果我們馬上還擊,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但當他們一而再、再而三進攻,氣勢自然不斷衰竭,這時我們再一舉反擊,取勝的機會就大得多了。」後世用這成語來比喻趁有幹勁時,一口氣把工作完成。

202103phn016_01
曹劌(圖片提供:緣紫舞/FOTOE)
202103phn016_01

北杏會盟

齊桓公在長勺戰敗後,吸取教訓,專心致力於國內建設。在管仲、鮑叔牙等大臣輔佐下,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這時,齊桓公就想着在各國中稱霸。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正月,管仲給他出主意,指周僖王剛剛即位,齊桓公前往祝賀,順便說說宋國南宮萬弒閔公、大夫仇牧以及大宰督,造成宋國公子們出奔,國內一片混亂,請天子下令確定宋國的君位,只要得到天子的命令,召集諸侯就名正言順了。

 

由於平王東遷後,周室勢力日漸衰弱,周天子已不獲列國諸侯重視。周僖王見齊桓公派使者覲見,自然高興萬分,並應齊桓公的請求,讓他召集各國諸侯。齊桓公得到周天子的首肯,以安定宋國內亂為名,首次召集諸侯於北杏(今山東東阿)聚會。這次會盟,只有宋、陳、蔡、邾這四國參與,而且宋國國君在會盟未完結就先走了。北杏之會是齊桓公初為盟主,是齊國爭霸的開端。當時在黃河下游諸國中,能夠同齊國爭雄的只有魯、鄭、宋三國,因此必須得到這三個國家的認同,才算確立霸業。因魯、遂兩國拒絕會盟,齊桓公為取得霸主地位,必先對魯、遂兩國採取行動。

202103phn017_01
齊桓公與管仲畫像磚,出土於山東嘉祥(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03phn017_01

爭霸手段

遂是小國,北杏會盟之後的同年六月,齊桓公首先率領陳、蔡等國把遂國滅了,理由是遂國不來會盟,有違周天子命令。魯是大國,齊桓公採恩威並用的策略。當年冬伐魯,魯國戰敗,請求講和,齊桓公同意,並與魯莊公於齊地柯(今山東東阿)會面。魯大夫曹劌以匕首劫持齊桓公,要求齊國歸還侵佔魯國的土地。齊桓公初應允,其後又後悔,不想歸還土地之餘,亦要殺曹劌。管仲勸齊桓公要守信,不可棄信於諸侯。《史記‧齊太公世家》載:「管仲曰:『夫劫許之而倍信殺之,愈一小快耳,而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於是遂與曹劌三敗所亡地於魯。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202103phn018_01
曹劌挾齊桓公畫像石拓片(局部)。山東博物館藏品 (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03phn018_01

古代諸侯級別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宋國是公,齊國是侯,宋國看見齊國稱霸,心裏不服氣。在齊魯結盟後,宋國就退出聯盟。齊桓公見此便聯合各國諸侯一起討伐宋國,連周天子都派軍隊參與。宋國看見大軍壓境,才知大事不妙,只好求和,這時各國諸侯共推齊桓公當盟主。鄭國看到齊國勢力強大,自知不是對手,也放棄爭霸。

 

齊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齊桓公與宋、陳、衞、鄭等諸侯,又一次會盟於鄄(今山東省鄄城北舊城)。這次會盟,由齊桓公獨自召集,足見其號令諸侯的影響力,確立齊國霸主的地位,齊被尊為霸主,齊桓公也以「尊王攘夷」作為政治號召。《史記‧齊太公世家》載有:「七年,諸侯會桓公於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在齊國稱霸的同時,位於南方的楚國勢力日益強大,更想逐鹿中原,與齊國爭雄。面對楚國的威脅,齊桓公率領中原各國大軍,直驅楚國邊境,雙方對峙了很長時間,可是誰都不敢進攻。最後還是管仲出了個主意,讓楚國向周天子進貢「包茅」,給楚國下台階。於是雙方就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會盟。雖然齊國並沒有戰勝楚國,但亦制止了楚國北進的企圖,穏定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史記》有述:「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bulb

逐鹿中原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意思是指在中原爭奪天下。

bulb

「包茅」

成束捆綁的青茅草。古代祭祀時,用來濾酒去滓,為春秋時楚國的貢物。《左傳‧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史記‧卷六二‧管晏傳》:「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

202103phn019_01
齊國故城模型。山東臨淄齊國歷史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03phn019_01

挾天子以令諸侯

齊桓公能夠稱霸,除了因齊國國富兵強之外,更重要的是打着周天子的旗號,即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齊桓公不但事事以周天子為號召,甚至周王朝君位的繼承都得依賴他扶持,這可看出他的勢力有多大了。例如,周惠王在世的時候,並不喜歡太子鄭,想把他廢除。太子鄭知道後,就央求齊桓公替他作主。管仲又給齊桓公出主意,讓齊桓公帶着各國諸侯拜見太子,並且輪流宴請太子,場面非常隆重,周惠王雖然不滿,可又不敢開罪齊桓公,那就不提廢太子一事了。周惠王死後,太子鄭很順利繼承王位,是為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後,為了感謝齊桓公對他的支持,特地派人把祭祀祖先的祭肉分給他。《史記‧齊太公世家》載:「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彤弓矢、大路,命無拜。」這在當時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齊桓公此時正在葵丘與各國諸侯會盟,於是藉這機會,擺出「尊王」的姿態,他下跪接受周襄王所賜的祭肉,藉此讓其他諸侯看其「尊王」的樣子,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bulb

古代祭祀時的供肉;福佑:「天地所胙」;古同「祚」,指君位;賜予:胙土(帝王以土地賜封功臣,酬其勳績)。

Author:
Last updated:
2024-01-05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