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礼教如何规范女性?

1002phn006_01
纺车图,北宋画家王居正绘。此图是北宋前期遗存不多的风俗画代表作之一,表现了农村妇女纺纱的情景(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1002phn006_01

由于历朝妇女的状况属庞杂的问题,故现仅从儒家文化对妇女的影响角度出发,大致勾勒出以下概论:先秦时典开始以儒学精神规范男女行为,并形成制度,礼教在上层实行。秦汉在法律和伦理上,进一步丰富儒学男尊女卑的具体内容,同时强调对母亲的尊孝。由于南北分裂、隋唐北方多民族的融合、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学对妇女控制的同时,亦保留儒学精髓,以礼入法。宋儒提倡理学,家族加强对妇女的控制。元明清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妇女受到政权、族权(父权)、夫权、神权的压迫更烈,以致引起近代提倡妇女解放。

 

自“三从四德”及“七出之条”被大力提倡,为迎合这种道德观念,种种钳制妇女的手段应运而生,种种规条由简至繁,内容日趋庞杂。这令妇女屈从于父权与夫权,对她们构成重大压力。历朝钳制妇女的手段,大致可分为以下数项:

 

女教

传统“女教”从汉朝到清末延续二千年,教育的对象上至宫廷后妃,下至平民妇女,针对不同身份:女儿、妻妇、母亲,对她们的道德、言行、举止反复教导训戒。“女教”书籍的作者有男性君王、宰辅、儒学大师、道学家和身为家长的父兄,也有身为女性的宫廷后妃、女师和已为人母的知识妇女。撰写这些书籍之目的,无非使妇女成为遵守礼教、没独立意志人格、顺从父权或夫权家庭的工具。历朝较为著名的女教书籍有《古列女传》,编纂者为西汉刘向,以人物故事来劝戒,如周室三母、孟母榜样和妲己、褒姒的女祸等。《女戒》,编纂者为东汉班昭,以论说来训示,如以母亲身份来教导出嫁的女儿要卑弱、事夫、敬夫、谨守四德、专心正色、曲从公婆、讨好小叔小姑等七条。《女孝经》,编纂者为唐朝散郎陈邈之妻郑氏,以对答方式阐述上至后妃,下至庶人的为妇之道,并讨论孝治、贤明、德行等女德、母仪之事。

 

家法

家法是对家族男女成员的约束,通常为规定男女在家族人际关系、和睦相处、工作理财、婚姻嫁娶、育儿教子、一日三餐、疾病问药、亲戚邻里交往等实用而具体的条目。南北朝时,以颜之推《颜氏家训》开家法先河。宋朝家族制度完善,家法(规、训、范)才兴盛起来,如司马光《书仪》及《家范》、朱熹《家礼》、袁采《袁氏世范》等。元朝以来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将儒教入家法,加强族权、父权、夫权对妇女的控制。明清时有些家族将家法、族规写入家谱和族谱,代代相传。《郑氏规范》可谓家法代表作,当中包含各种规范妇女的规条,例如礼教:定期集体学习《古列女传》、八岁的女儿不许随母亲往外婆家、妇女不出中门(除非有至亲相见,需有子弟引导方入中门)、不得见姻亲等。工作:纺织时必须集体进行,互相监察,防止私下储蓄。“诸妇工作,当聚一处,机杼纺织,各尽所长,非但别其勤惰,且割其私心。”做饭十天一轮换等。日常行为举止:每日早起敲钟二十四声、男女分两处用早餐、男女不共用洗手间或浴室等。规范:当中亦有反对溺女婴的条文。

 

国法

历朝法律规定妇女基本上没有财产和继承权,分家实行诸子平分,未婚女子没有继承权,但可分数目相等于未婚男子的一半作为嫁妆。妻子从娘家带来财物全归丈夫名下,守寡的妻妾守节不嫁可代为继承丈夫那份财产,若改嫁则不许带走。另外,国家亦通过表彰及鼓励贞节孝烈,以钳制妇女的行为。秦始皇用法、律、令、例对妇女进行惩戒、奖励,以维护家国稳定,如表彰巴中寡妇、刻石记铭惩戒赘婿、通奸和逃嫁等。秦朝对夫妻犯罪处理较为公平,甚至对男子惩罚更重,如男子通奸被捉,杀之无罪,妻子告发犯罪的丈夫可以不没收属于妻子的财产;妻子背夫私逃改嫁,处以刺面服劳役五年。汉朝明显偏袒男子,如丈夫通奸仅剃去面颊之胡须及服劳役三年,但妻子通奸及背夫私逃改嫁皆处死刑;丈夫犯罪妻包庇无罪,告发却要治罪;妇女因男性亲属犯罪被株连,则沦为官奴甚至被杀。魏朝时改为未嫁女随父,已嫁随夫服刑。南北朝北魏法律规定,犯反叛罪者,亲族男女老少皆杀头,男女通奸皆为死罪。唐宋对通奸男女一同处以两年徒刑。元明清改为杖刑,对犯奸妇女加上“去衣受刑”的侮辱性惩罚,若属乱伦奸情,则处以死刑。

 

语言文字

在造字、解释字词意义时,往往出现男尊女卑、侮辱或贬低妇女的内容。如单从“女”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它是女子屈身下跪的形象:另从《说文解字》中,亦可见侮辱和贬低妇女的字或赋义,如懒(即“懒”)、媮(即“偷”)、淫(即“淫”)、奸、奸、佞、婪、嫉、妒等,这些字皆从“女”旁,反映出至汉朝时,均认为恶德都属于女性。再如奴、妖、妓、婊子等下贱身份、厌惧角色亦由女性承担。另外,语言文字如委、娈、婉等,是赞美及倡导女子的顺从随和。姣、好、姝、妩、媚、媛等,则对期望与欣赏女子美色。直接反映性别关系的如御、幸、宠/事、奉、承(表示权力等级关系),婊子/内人(表示妇女职场身份的等级),卖淫/嫖妓(性交易中的性别关系),表达出宫廷、家庭内外的男尊女卑思想。不少贬低女性的成语及谚语亦流传至今,如“女子无才便是德”、“红颜祸水”等。古人在使用这些语言文字时,往往表达出妇女是卑微的、负面的、不被重视的意思。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妇女因而会自我克制,安守本份,甘于处于卑微位置,不会僭越,从而达到钳制妇女之目的。当然,亦有文字记载上古女性的辉煌事迹,如炎黄舜禹等姓氏:姬、姜、姚、姒、为皆从“女”旁,可见女系传承确实存在。

 

民间习俗

当“三从四德”与“七出之条”被大力提倡后,民间社会深受这些观念影响,一些钳制妇女的习俗(如缠足、守节、殉烈等)在民间流传开去,形成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习俗。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5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