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谚语有哪些类别?

30009ph007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30009ph007

讽颂谚

“讽”是讽刺,是暴露与批判;“颂”是颂扬,是歌颂与赞美。事有是与非、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对此人们有不同的态度,反映到谚语中便是讽颂谚。讽刺与批判,涉及面很广,上至政治法律制度,下至群众日常生活,“讽颂谚”主要是社会政治层面。讽颂谚中颂扬多为历史名人,他们有的是为社会做过贡献,有的是起义的农民。例如颂扬宋代清官包拯的“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暴露、批判旧制度黑暗腐朽是谚语占讽颂谚的多数,如;“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规诫谚

规诫谚是以一定的思想认识、道德观、是非观来规范行为,对处世为人作教育和劝勉的谚语。规诫谚涉及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是多方面,因而这类谚语数量相当大。有提倡敢于抗争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些规诫谚反映的是旧思想意识以及旧的人情世故,这就要批判的对待,因为它不能发挥规诫的“正能量”了。

 

事理谚

事理谚是讲“事”的“理”,着重总结事物的客观规律。事理谚和规诫谚都以事理为基础,但规诫谚主要讲的是道德观上的事理,事理谚讲的是道德观以外的具有普遍规律意义的事理。事理谚有的说明事物因果之间的联系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有的讲相反相成的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大千世界,事理万千,谚语虽不能一一反映,但反映一二,亦使人眼花缭乱。

30009ph009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0009ph009

生产谚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一步一步由初级走向高级,反映它的谚语也随之扩大、增多。中国历史很早就进入了农耕,“男耕女织”就成为生产的主要方面。反映“男耕”的农谚极多,反映“女织”的亦早有记载。谚语曰:“趋织鸣,懒妇惊。是也。”意思说,蟋蟀一叫,懒惰的妇女赶快起来去织布。“趋织”,本是蟋蟀的另一种叫法,声音和今日叫“蛐蛐”接近。“趋织”虽有望文生义之嫌,但谚语却反映了妇女纺纱织布的生产活动。

 

农谚

农业生产在中国历史悠久。广大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反映在谚语里。农业生产本身范围也广,涉及土壤、种子、播种、耕作、施肥及水、虫等方面。关于土壤的有:“土换土,八石五”;关于播种的有:“宁在时前,不在时后”;有关于耕作的:“秋耕要深,春耕要浅”;有关施肥的:“庄稼一枝花,全靠粪(肥)当家”;关于种子的有:“种子不饱,种地成草”;有关浇水的:“多收少收在肥,有收无收在水”;有关防虫的:“治虫治病没巧,治早治小治了”。

30009ph010
春耕要浅
30009ph010

林业谚

林业谚是有关林业经营管理的谚语。有讲造林意义的,如“要想风沙住,山川多栽树”、“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有讲植树季节的,如“清明前后,植树插柳”、“种竹怕春知,插松怕雨来”;有讲种植方法的,如:“榆要稠,槐要稀”等。

 

牧业渔业谚

牧业谚是有关畜牧方面的谚语。主要有养殖经济价值、饲养方法的:“养猪养羊,有肉有粮”。渔业谚是与渔业相关的谚语,如关于汛期、捕捞方法、鱼类生活习性等谚语。如:“三月网,四月季(捕鱼的季节)”。

 

天气谚

天气谚是反映气候变化规律的谚语。谚语用三言两语把观测的经验总结为谚语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因此,有的把天气谚包括在农谚里。由于长期观察验证,许多天气谚都具有科学性。“日没胭脂红,无雨必有风”、“日出一点红,不雨便风”都是说日出日落时阳光呈现红橙色,空气中水气和灰尘很多,天气不稳定,是风雨的前兆。

 

风土谚

“风土”广义指“气候与土宜”,狭义指“民风与土俗”,现在泛指地方特有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地大则山河壮丽,物博则物产丰饶。江山多娇,物产丰饶,习俗多样,这极为充实了风土谚的内容。夸赞江山美丽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夸赞物产富饶的:“湖广熟,天下足”。表现习俗的谚语更是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30009ph00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0009ph008

常识谚

常识即日常生活的知识,反映日常生活认知的谚语就是常识谚。日常生活知识涉及面广。气候、生产、风俗都和生活有关,所以常识谚也和生产谚、天气谚、风土谚产生一定的交叉。“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是讲:二月二傍晚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叫龙抬头。“龙不抬头不下雨”、“春雨贵如油”、人们企盼龙抬头升天降雨。“二月二,剃龙头”,这一天理发图个吉利,“剃龙头,理龙发,孩儿胆子大”。这种认知是常识,也是习俗。尽管有交叉,把气候、生产、习俗分离出去,还是有一大批反映日常生活知识的常识谚。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1月29日

延伸阅读